1、选择题 《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表述,题中的这一做法是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结合所学知识,明太祖废除丞相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丞相的废除使皇权得到空前的提高。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根据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64至1895年中国

A.国库白银储备
B.领水外轮吨位
C.铁路里程
D.茶叶出口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项明显错误,清政府财政收入并没有连年猛增;铁路里程在1864年铁路尚未修建;D项错误,茶叶出口由于受到印度等国的竞争出口成衰落的趋势。领水的外轮吨位因为列强侵略的加深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故选B。
考点:近代交通业
点评:在外国侵略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的交通也逐渐被列强控制。内河航运业的外轮吨位急剧增长就说明了这一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中国通信的发展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在工业时代的早期,企业绝大多数属于
A.大企业
B.国际联合企业
C.跨国公司
D.中小企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题中的限定词,工业时代的早期。工业时代早期,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既是资产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孙中山在南方建立革命政权对抗北洋政府。1919年,北、南政权各派代表组团参加巴黎和会,共同拒绝和会签约。对此解析最合理的是
A.南北政权均坚持中国权益
B.列强扶持各派分化瓦解中国
C.南北消除对抗实现国家统一
D.革命党和北洋军阀同流合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中国内部问题上,南北对抗,但在涉及中国的国家权益时南北合作,各派代表组团参加巴黎和会,说明不管是南还是北均是根本上维护国家权益。B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CD说法不符合史实。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宋朝的政治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的“本”是指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文教娱乐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的“本”是指的农业。统治者把重视农业轻视商业的政策称为重农抑商的政策。在生活中把不分轻重的行为称为本末倒置。故选A。根据以上分析,BCD均错误。
考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在古代历朝统治者无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征收重税,这种思想在清朝发展都新的高度。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用来排挤商品经济的发展,巩固农业的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会使商人在经商致富后把钱往往投资在土地上,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