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原则与孙中山以下哪一主张一致?
A.同盟会的章程和纲领
B.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新三民主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最能体现“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的是指“联俄”,体现“唤起民众”的是“联共”“扶助农工”。 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内容,故选C。A项主张反满革命;B项主张创立民国;D项主张反封反军阀,进行北伐战争。ABD项并未体现出孙中山的联共唤起民众的内容。
考点: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
点评: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是,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内容,也没有给予民主民主权力,没有深入的发动群众起来革命,致使革命运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失败。1924年,国民党一大,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制定了三大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学问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尚书等六经文字,孔子与孟子的遗言,都下过工夫。”的学者是
A.朱熹
B.陆九渊
C.王守仁
D.李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强调做学问要“格物致知”也就是要深刻探究万物,以求得真“理”。这是朱熹的主张。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 “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A.贩卖黑奴
B.拓展殖民地市场
C.传播基督教思想
D.输出机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条件。“向下”是指煤铁资源,“向外”是指殖民。殖民是资本原始积累最重要的手段,B可算是其中之一。C与题目无直接关系。D,英国打破机器出口的禁令在1825年,那已是工业革命后期的事情了。
工业革命的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地发展,殖民扩张加剧,广阔的海外市场需求的推动,因此,A项正确。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条件。“向下”是指挖煤,因为蒸汽机的改进提高了煤的用量;“向外”指殖民扩张,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市场和财富,故选B。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广泛的采用机器生产,以煤炭作为能源,促进了开采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军事实力增强,也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从材料中《东京梦华录》、五更点灯、早市等信息可以判定是宋代夜市和晓市已出现且很繁华(东京即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因此选C。
考点:古代城市和商业
点评: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市坊界限打破,经营时间也被打破;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出现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垄断组织。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