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feudalisim”意为“领主、采邑制”,领主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因此对应中国古代的分邦建国,在殷商时期有原始分封,周朝实行完备的分封制;西欧的中世纪分封制流行,封建领主拥有庄园和武装。故对应殷周时期和法兰克王国时期,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机构与少数民族聚居有关的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秦朝把中央官分为三个台阶,其中第一台阶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即所谓的三公。……三者互不隶属,各自开府,三公在分工上各有所侧,互相牵制,……这种三权分立结构主要是考虑到分工基础上的行政效率问题而设计的,同时也是有意识对相权加以限制。
---摘自徐晓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材料二:从秦汉到明清,宰相的法定职权日益被分割,地位日益暧昧,以至于宰相被最终取消,君权在制度规定层面上却有日益加强之势,君权呈现出很强的内敛性和不断膨胀倾向。
---摘自袁建强《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冲突》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中央机构三公设立的目的和主要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唐、宋和明朝为例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是如何在制度规定层面上进行加强的。(6分)
参考答案:(1)目的:既要提高行政效率,又要限制相权过大。(2分)特点:三公间各自为政,权力相互制约。(2分)
(2)唐代通过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来加强皇权专制;宋代通过单独设立掌管军事的枢密院和掌管国家财政的三司使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明代通过完全废除丞相来强化皇权专制。(6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从材料中的“这种三权分立结构主要是考虑到分工基础上的行政效率问题而设计的,同时也是有意识对相权加以限制”就可以看出秦朝中央机构三公设立的目的是既要提高行政效率,又要限制相权过大。而从材料中的“三者互不隶属,各自开府,三公在分工上各有所侧,互相牵制”就可以总结出主要特点则是三公间各自为政,但是权力又是相互制约的。
(2)唐代通过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来加强皇权专制,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而宋代则通过单独设立掌管军事的枢密院和掌管国家财政的三司使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明代通过完全废除丞相来强化皇权专制,这样也就造成了君权在制度规定层面上却有日益加强之势,君权呈现出很强的内敛性和不断膨胀倾向。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中央机构三公设立的目的和主要特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主专制是如何在制度规定层面上进行加强的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选拔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文献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
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魏源《默觚下?治篇九》)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弟等级 (杜佑《通典?选举典》)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 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等,本题实际上考查中国古代三大选官制度相关内容——科举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是世官制,B项是察举制,C项是九品中正制(从属于察举制大类),可知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D项是科举制,符合题意。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科举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你认为下面的叙述,哪项不符合史实
A.公元前202年某日,小苏在咸阳用篆体字写了一封信
B.公元前228年某日,一官员称嬴政为大王,未受斥责
C.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任命张某为郡尉,并赐他一块封地
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A说法是正确的,秦朝使用的是小篆;B也是正确的,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才称为皇帝的,公元前228年还没有统一;C说法是错误的,秦朝实行郡县制,不可能赐给张某封地;D说法也是正确的,公元前219年已经统一六国。因此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科技发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