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五)
2、选择题 清朝皇帝上谕分两种,明发上谕和廷寄上谕。明发上谕内容是公开的,传达方式与明以前旧制相同,“由内阁拟好,皇帝看过,再由内阁交到六部。”廷寄上谕则“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旁人谁也不知道。”由此可见 |
3、综合题 材料题(15分)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3分)
4、选择题 明朝中后期统治腐败,危机加深,具体表现在
①宦官专权
②奸臣当道
③藩王割据
④土地兼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选择题 《禹鼎》铭文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这反映了
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已经瓦解
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
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