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提炼的能力。“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可知该大臣认为商周延续千年是因为分封子弟,即分封制的实行。“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何以相救哉”意思是不分封子弟,子弟为匹夫则一旦中央出叛乱无以相救。“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可见他主张复古,即分封制,反对郡县制。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秦始皇为破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的困局,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引文材料信息表明,春秋时基本沿袭了西周时期的制度与社会风俗,但战国时无论制度与风俗均发生巨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动是不利于国家统一的,基于此,秦朝在政治方面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BC属于经济军事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题干主旨。
考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点评:秦朝为维护统一,巩固统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本题考查秦朝政治方面的制度创新,立意教新颖。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为王臣。”(出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材料“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提取关键信息:“擅自署置”、“贡赋不入 于朝廷”、“实非王臣也”可以判定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选B。其它各项明显错误。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此题实际考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矛盾斗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一对矛盾斗争,总的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分权不断削弱。此外,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也是重要的内容。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雍正帝为加强皇权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扩充六部 ②增设南书房 ③取消内阁 ④增设军机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清朝康熙帝亲政后,为扩大皇权,设置军机处。
参考答案:错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的政治制度,在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建军机处,所以题目叙述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