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20世纪中期以后却走向合作,这说明了
A.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是出发点
B.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2、判断题 歌曲《爱我中华》中唱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实行了? ?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3、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时候(中国明朝),英语只是住在英格兰的不多的几百万人的母语。二次战后大英帝国瓦解了,遗留下来的英语成为国际公共财产。它不再是英国一国的语言,它是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以英语为主要母语和全国共同语的国家有:英国、爱尔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原英国殖民地独立后大都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20世纪晚期,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超过3亿5千万,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超过7亿。全世界的学校大都有必修的英语课程。英语出版物比任何语言都多。
材料二?英语在美国,随着国家的兴盛而发达,渐渐产生地区性的变异,形成“美国英语”。两次大战期间和大战之后,美国的人员和物资像潮水似的输往战胜国和战败国,同时带去了美国技术和美国英语。当时,各国的闾巷儿童都喜欢学讲几句洋泾浜英语。联合国设立在美国的纽约,无意中扩大了英语的影响。联合国有6种工作语言(英、法、西、俄、中、阿拉伯),原始文件的80%都是英文。在没有发明配音技术时候,全世界看美国电影,同时就是学习美国英语。美国电视渗透到世界各国的穷乡僻壤,美国英语和美国生活走进了家家户户。今天国际互联网络上的文字,至少有90%是英文。航空时代需要一种、而不是两种航空语言,英语已经独占鳌头。世界各国的飞机场都见到美国的游客,英语是国际旅游语言。美国是今天的科技大国,英语成为科技语言。科技新术语大都以英语为造词基础。国际会议一般规定用英法两语,实际常常只用英语。英语泛滥世界,主要的推动力来自美国。
一一以上材料均摘自“百岁学人周有光·新浪博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语作为国际共同语的特点和表现。(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语成为国际共同语的原因。谈谈你对国际共同语的认识。(10分)
4、判断题 美国国会参议院予2009年2月13日表决批准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计划保留了“购买美国货”条款,即要求计划支持的项目使用的钢铁和制成品应为美国生产。该计划违背了下列哪一国际组织的宗旨
[? ]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银行
5、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赞曰: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岂所谓“在家必闻,在国必闻”,“色取仁而行违”者邪?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慝,以成篡盗之祸。……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流毒诸夏,乱延蛮貉,犹未足逞其欲焉。
——班固《汉书》
材料二?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他的贵本家王安石虽受一时的唾骂,却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确是一个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我近来仔细研究《王莽传》及《食货志》及《周礼》,才知道王莽一班人确是社会主义者。”“王莽实行的五均六管之制,“都是‘国家社会主义’的政策。他们的目的都是‘均众庶,抑兼并’。但当那个时代国家的组织还不够完备,这种大计画的干涉政策,当然不能一是收效。”“可以知道当日的政治家确能了解‘国家社会主义,的精义,六管都是民间的‘公共用具’私人自做,势必不能,若让少数富贾豪民去做,贫民必受他们的剥削。社会主义者所以主张把这种‘公共用具’一切收归社会(或国家)办理。这个意思即是王莽的政策的用意,那是无可疑的了。”“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生性‘不能无为’,要‘均众庶,抑兼并’的人,……两千年来没有人替他说一句公平的话!”?
——根据胡适《王莽:一千九百年前的社会主义者》(1922年)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班固对王莽及其改制的态度并予以说明。(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胡适对王莽及其改制的态度(3分),分析班固、胡适对王莽及其改制态度差异的原因。(6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