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说:“人为婴儿也,父母养之简,子长而怨。子盛壮成人,其供养薄,父母怒而诮之。子、父,至亲也,而或谯或怨者,皆挟相为而不周于为已也。”与材料观点相似的是
A.“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
B.“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
D.“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韩非子认为人性恶,A项认为人性有善有恶,B项认为人性善,C项认为人性恶,D项认为人性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某校历史科组展开了“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甲、乙、丙、丁同学研究了下列历史时间轴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1)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发生。
(4)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
(5)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
(6)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7)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
(8)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进行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签订。
1946年初国共签订《停战协定》宣布停止内战。同时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
(9)1946年6月国民党对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
(10)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制定《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
的作用。
(1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新民主义向社会
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丙:其实,在当时的中国,民主梦破灭是必然的
丁:只有实现了民族独立,才能有真正的民主而言
依据你对上述内容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甲、乙两位同学的看法?
(2)试就丙同学的历史说法,谈谈你的认识
(3)根据丁同学的发言,联系中国近代历史,请你找出一例进行论证
参考答案:(1)甲: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乙: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复辟帝制。
蒋介石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后又独裁专制,积极内战,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化为泡影。
(2)丙: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分)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失败是必然的。
(3)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抗战胜利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希望的破灭
本题解析:本题形式比较新颖,属于研究性试题。回答的主题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紧紧扣住这个主题回答问题就可。注意谈认识要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尽量使用学科语言,要主题集中,不要泛泛而谈。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推进的因素不包括:
A.近代欧洲基督教的广泛传播
B.科学技术的发展
C.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方式的出现
D.两极格局的结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这与近代欧洲基督教的广泛传播无关。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这一做法
A.实现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C.破坏了工农联盟
D.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指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破坏了工农联盟,C项正确;A项实现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与时间不符;B项指的是“大跃进”;D项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基础的是一五计划,都与材料中的“实现农业奇迹”无关,可以排除。
、三大改造、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A.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B.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没有摆脱半殖民半封建的特征
D.民族资本摆脱了自然经济的束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在整个近代历史上,中国的自然经济都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民族资本始终都没有摆脱自然经济的束缚。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