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新中国的下列事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入太空
③中央提出调整八字方针
④中国恢复高考制度?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③①②④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机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三:本世纪(20世纪)初的相对论、20年代和40年代的原子结构和基本粒子理论、50年代的分子生物学等为一系列新兴技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的含义是什么?试从技术、生产和科学的作用三个方面概括。
(2)综观上述三则材料,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什么?三者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3)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你是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3、判断题 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由此可以看出欧共体成立的最初动因是
A.加强内部联合抗衡苏联
B.摆脱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局面
C.削弱美国的霸权地位
D.迫使美国改变对欧政策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乏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他(顾炎武)读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之后,对其中的许多观点深表赞同,对该书也推崇备至。……他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反对‘独治’,主张‘众治’。他进而提出了‘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命题。”
——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1)材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他设想的社会保障标准是什么?这种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 (3分)
(2)材料二反映了作者什么主张?它对封建社会有何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顾炎武对君主专制的主要态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5、判断题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下列情境在电影中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科教兴国”的标语
D.特写:热烈庆祝原子弹爆炸成功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