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B.在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
C.是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和转机
D.为了缓和同苏联的关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在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正确,B万隆会议提出的是求同存异C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D当时中苏关系没有破裂。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香港回归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给该评论加一个适合的标题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评论的内容看,香港回归的十年,真正实现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促进了香港的稳定和繁荣。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一九O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别愈吉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
材料二 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无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8分)
(2)先选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7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张雪倩曾表示:“APEC的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总量的54%,还包括了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这主要说明了
A.APEC经济一体化已推动政治一体化进程
B.APEC和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C.APEC是当今世界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
D.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全球化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APEC是区域经济集团,WTO是全球化的标志,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这主要说明了当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全球化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西藏问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阐述的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后来发展为“一国两制”原则,这一要求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但却在香港问题上首先得到实践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