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权力与义务。分封制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之外的地区和人口分封诸侯,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也有功臣、姻亲和殷商旧族。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出征,参与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的能力。三省六部制是专制主义制度完善的表现,是将丞相的权力分成三块,即决策、审批和执行,使它们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加强皇权分散相权,故A正确而C错误。B、D项是相对于地方而言的,而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内部的调整。故,本题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共24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结合有关史实,请回答:
①古代君主一直注意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结合所知识,填写下表
时期 |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 |
汉武帝 | |
唐朝 | |
宋朝 | |
明朝 | |
时期 | 地方管辖行政制度 |
秦朝 | |
唐朝 | |
宋朝 | |
元朝 | |
参考答案:
时期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
汉武帝
频繁换相;选拔出身低微的士人,形成内朝与外朝相对应(4分)
唐朝
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皆为相(2分)
宋朝
设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4分)
明朝
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2分)
时期
地方管辖行政制度
秦朝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或者写:地方分为郡、县两级)(2分)
唐朝
地方分道、州、县三级(2分)
宋朝
地方分为路、州、县三级(2分)
元朝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直接管理“腹里”;宣政院管辖西藏、四川、青海(6分)
本题解析:这一题考查学生对所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基础主干知识的记忆能力。①主要是考查关于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史实,在古代中国,君权至上,君权与相权演变的规律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考生只要将所学知识记忆熟练,不难写出相关答案。②主要考查为加强中央集权,从秦到元的统治者所设立的地方行政区划及其制度,在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上,体现的是地方管辖权不断缩小或被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只要是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不难得出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君权与相权演变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黄宗羲在《原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 )
①中外朝制度 ②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 ③二府三司制 ④元朝的一省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材料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材料意思是政治机构实行互相牵制。中外朝制度使得重大事务避开三公,②形成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③分割宰相财权、军事权,因此①②③正确,故选B。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无法体现相互牵制的内容,排除④。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外朝制度、宋太祖加强集权的措施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葛亮和白居易自愿向世人公开自己的财产状况,但在封建社会为何无从推广?阻力究竟来自哪里?……孝文帝“反腐”主要依靠由中央直接派出“使者”进行纠察,唐、宋都相继沿袭,但“财产与收入不符”如何惩处,则带有很大的个人好恶和随意成分。
——夏炎《古代官员的财产公开方式》
(1)材料一中,历代封建统治者均利用监察制度反腐,但反腐效果不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贞观十几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扬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戴宵性女正,死时“宣宁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硫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
——摘编自主春瑜《中国反贪史》
(2)依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反腐败的重要举措。(3分)
材料三:1927年至1949年,这一阶段对监督权利规定的宪法和宪法性文件涉及到《太原约法》、《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和1 9 46年《中华民国宪法》…… 在监督官竞的机构设置土,有广州国民政府的监察院和惩吏院、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院.行政法院,其时,国家赔偿制度开始起步,地方自治、冤狱赔偿运动对人民监督权利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南京国民政府的以竞治国、一党专政窒息了监督权利的发展空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制定《中华苏雏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陡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等对人民的监督权利予以保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保障人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机构,如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的控告局、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的专门监督机构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
——于洪生《权力监督——中国政治体制运行的调控机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国民政府与中共监督制度的异同。(6分)
(4)“一切历史都是当代”,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有什么认识。(2分)
参考答案:(1)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人治色彩浓厚,监察和处罚体现君主个人意志。(2分)
(2)举措:实行高薪养廉;褒奖清廉官员(或者树立清廉典型);采用严刑峻法。(3分)
(3)同:监督法制化(或依法监督);法律、政策具有连续性、不“以人易法”。(2分)
异:监督制度的主体不同。国民政府主要依靠政府相关机构;中共建立人民监督的机构,保障了人民监督权的发挥(2分)
监督效果不同。国民党以党治国、一党专证限制了监督权的发挥,国民党日益腐败;中共发挥人民的监督作用,使中国共产党日益壮大。(2分)
(4)认识:建立监督机构;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等等。(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信息:孝文帝“反腐”主要依靠由中央直接派出“使者”进行纠察,唐、宋都相继沿袭,但“财产与收入不符”如何惩处,则带有很大的个人好恶和随意成分。
(2)依据材料中“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由此可以总结出唐朝发腐败的措施有:高薪养廉、褒奖清廉官员、严刑峻法。
(3)相同点:依据材料“监督权利规定的宪法和宪法性文件涉及到《太原约法》、《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和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可以得出监督法制化(或依法依规进行监督);依据材料“在监督官吏的机构设置上,有广州国民政府的监察院和惩吏院、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院、行政法院”、“ 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保障人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机构”可以得出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实施监督。不同点:依据材料“广州国民政府的监察院和惩吏院、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院、行政法院”可以得出国民政府主要依靠政府相关机构实施监督,依据材料“人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机构”可得出中共建立人民监督的机构,保障人民监督权的发挥。依据材料“但南京国民政府的以党治国、一党专政窒息了监督权利的发展空间”可以得出国民政府以党治国、一党专政限制了监督权的发挥,国民党日益腐败;相对而言中共发挥人民的监督作用,使中国共产党日益壮大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阐述和论证问题的能力。“一切历史都是当代”是指历史要为当代服务,根据材料可知,建立比较健全的监督机构;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保障人民监督权的发挥;国民政府以党治国、一党专政限制了监督权的发挥。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民主监督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监察制度·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商鞅变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