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学说主要是 ( )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2、判断题 韩非子认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中央集权思想
B.符合现代法治理念
C.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D.服务君主专制统治
3、判断题 (26分)西方政治制度和法制思想是欧美文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亨利八世大力复兴罗马法,强调罗马法中某些具有专制倾向的原则,为实现“王权至尊”寻找法理依据。1534年《至尊法案》中正式提出“王权至尊”这个概念,它是针对“教皇权至尊”,意在否定罗马教皇在英国宗教界的权威地位及权力。通过《至尊法案》,亨利八世成为集教俗两界最高权力于一身的至尊统治者。
——边瑶《英国都铎王朝“王权至尊”的确立》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王权至尊”的确切含义。(2分)这一状况是如何实现的?(4分)
材料二?罗马法中的“天赋观念”和希腊哲学的人文精神相吻合。亚里士多德说过,人,即使是奴隶,也不是活着的工具。这种理念被罗马人化为了行动和制度。罗马法假设“自然”规定了某些必须遵守的规范,法的戒律是让人活着而有尊严,而不是损害他人。法保证每个人各得其所,正义是在法的范围内保护人的权利。亚里士多德的人文精神通过罗马法而在罗马延续。又过了十几个世纪,康德才讲出了那句浸透了欧洲人文精神的名言:不能把人当作工具,而必须把人当作目的。
——陈乐民、周弘著《欧洲文明的进程》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启蒙运动与古代希腊罗马的思想、法律的关联。(6分)
材料三?美国人①以反对暴政压迫的革命开始,并且最终成为胜利者,然后他们表明了②理性的生灵是如何能够团结起来行使主权——制定一部永恒的宪法——一份新的社会契约。所有的这一切都③赋予个人自由和代议制政府的概念以更大的现实性。美国革命还强化了启蒙运动的一个基本观念,即追求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是可能的。
——[美]巴克勒《西方社会史》
(3)阅读材料三,任选带有下划线的①②③中的一点,依据所学知识进行解读。(6分)
材料四?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马克思说,这部“起源于法国革命”的法典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的法典”。恩格斯也说,法典“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规,在法律上承认了这种完全改变了的秩序。”正由于法典具有典型性,因此它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当时和后世,许多国家在制定民法典时,都是以它为蓝本的。这部法典最清楚不过地表明了波拿巴政权的性质,证明了它是法国大革命的一个阶段。
——刘宗绪主编《改变世界历史的二十五年》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拿破仑法典》的历史地位。(8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完整,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4、判断题 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一些重要的古典文化中心,如希腊、中国,人类的精神开始了觉醒,提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下列主张能证明此观点的有
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②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④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判断题 世界近五百年大国兴衰起落的深刻启示:大国崛起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崛起。中国要实现大国强国梦,必须高度重视振兴中华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10分)
材料三?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培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文章选编》
⑵材料三中“尊重孔教”的真实用意何在?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必排孔教”主张有何积极意义和局限性?(8分)
⑶根据材料三,结合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所起作用的变化,谈谈你对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认识。(2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