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2、选择题 明清时期我国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是( ) |
3、选择题 “文革”中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
A.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C.“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D.中央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朝代 | 粮食亩产水平(市斤) |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 全国耕地面 积(亿市亩) |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 ||
总面积 | 北方 | 南方 | ||||
春秋战国 | 91(全国) | 614.8 | 2.3 | | | 94% |
秦汉 | 117(全国) | 1 048.35 | 5.72 | | | 94% |
魏晋南北朝 | 122(北方) 215(南方) | 1 167.7 | 3.85 | 1.925 | 1.925 | 90% |
隋唐 | 124(北方) 328(南方) | 1 450.92 | 6.42 | 3.21 | 3.21 | 90% |
5、选择题 【原创】纵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一直是传统主流经济政策。但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业也在打压中“自强不息”发展起来,一方面不断冲击着统治者的固有经济政策;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逐渐主动给予“宽容对待”。以下对统治者“宽容对待”的认识和理解,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事实上是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破产的鲜明体现
B.是古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结果之要求
C.是商业发展、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冲击的结果
D.是古代中国统治不力,统治者不得已而为之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