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经济》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四)
2020-01-29 00:08:24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徽州处“吴头楚尾”,属边缘地带,山高林密 ,素有“七山半水半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地形多变, 开发较晚。汉代前人口不多,而晋末、宋末、唐末及中国历史上三次移民潮,给皖南徽州送来了大量人口,到了明清时期,有限的耕地根本无法养活众多的人口,徽人只能“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 ----据许承尧《风土》改编 材料二 新安商人的商业经营是以血缘、乡党的结合为核心而进行的。有力的徽商依靠乡族关系,对于围绕自己周围的子弟,贷予资金或配置各地从事商业,在业务上保持密切的联系。 ----腾井弘《新安商人的研究》 材料三 徽商扯起“贾而好儒”、“由儒入贾”几面大旗,儒贾并行,亦发财亦发身,令天下穷儒羡煞。大儒王阳明早年不谈“利”,后来说“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贤”,而且肯定士、农、工、商在“道”的面前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 ----余音时《士与中国文化研究》 材料四 (嘉庆年间)长公(程锁)中年客溧(地名),其俗春出母钱(出贷的钱)贷下户,秋倍收子钱(还贷的钱)。长公居息市中,终岁不过什一。细民称便,急赴长公。癸卯毂(谷)践伤农,诸贾人不入。长公独予平价,囤积之。明年饥,毂价踊贵。长公出毂,市诸下乎,价如往年平,境内德长公,诵义至今不绝。 ----《太函集》 材料五 徽商又被为“徽骆驼”和“绩溪牛”。骆驼和牛是人们所熟知的两种哺乳动物。在风尘弥漫、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骆驼是主要的畜力;在田园阡陌、春耕秋耨的农耕地带,牛是人们得力的助手。徽商最忌讳被人称作“茴香萝卜干”。因为“茴香”谐音为“回乡”,“萝卜”谐音为“落泊”,意为在外学无所成或者经营不善落泊回乡。 ----百度百科 1)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徽商兴盛的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三 、四,概括徽商的经营特征。(4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徽商的历史作用。(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业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 楚汉战争时,“楚汉相距(对峙于)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一石米值万钱)(《史记?货殖列传》),“关中大饥,米斛万钱”(斛:计量单位,与石相似)。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钱。到汉文帝时,谷价至“石数十钱”(桓谭《新论》),甚至有每石“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的记载(《史记?律书》)。到汉武帝时,“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 (1)说明材料中粮食价格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粮价变化的原因。(3分) 材料二《文献通考》卷14记载,宋太祖即位后,即下诏减宽商税,“榜(张榜公布)商税则例于务门(务,榷货务,掌管专卖的机关),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又下诏:“关市之租(税),……当从宽简,……其参酌裁减,以利细利(百姓的点滴收益),”“除商旅货币外,贩夫走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即税)。” ——孙健编著《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三 北宋税收比例变化表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走向衰退 B.工业革命的完成 C.外来势力入侵中国 D.专制制度的阻碍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8世纪的康乾盛世”,注意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因此“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所以选择D。AB史实错误,C是客观原因,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影响;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中这则史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是( ) A.重文轻武 B.重本轻末 C.闭关锁国政策 D.避战自保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外国的货物不是生活必须的物品,可以说是中国不缺少的东西。断绝关于这些商品的贸易便可以同外国隔绝,从而使外国寻衅冲突的理由不能产生,外国即使想窥探觊觎我国怎么可能得呈呢!可见,清朝统治者为了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选C。
考点:闭关锁国政策
点评:“闭关政策”是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实行“禁海”。但是仍留有广州一带同外国通商,因此,要注意这里的“严格限制”不等于“绝对禁止”。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有:“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指明朝的灶户,是以熬制食盐、缴纳盐课的方式为朝廷服役的户籍,他们可以开垦明朝廷拨给他们的土地作为服盐役的生活保证)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这说明
A.明朝鼓励垦荒,发展粮食生产
B.明朝棉花种植面积扩大
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是主流
D.棉纺织业是税收主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的信息可知明朝松江地区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故B项正确;ACD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明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