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程朱诸贤,以辟佛老为一大事。以朕观之,奉之者固非,辟之者益增其澜耳。自古帝王,如梁武帝不足道,即有禁人为僧尼道士者,未及数年,其教辄复,复则益以披猖。朕惟置之有无之间,斯其气焰,必然歇矣。”……在蒙藏两大民族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藏传佛教,康熙皇帝更多地是从维护祖国统一的角度册封名号,赏赐钱财,维持上层僧侣的政治经济特权,来抬高他们的地位。?
——孙丽华《康熙帝对蒙古地区的治理》
材料二?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晚年的牛顿开始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于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他说,“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
——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五?爱因斯坦在1952年说过:“当我正在进行运算,一只小虫落在我的桌上时,我就会想,上帝多么伟大,而我们在科学上的妄自尊大是多么可怜,多么愚蠢啊!”……他说:“如果我身上有什么称得上宗教的东西,那就是对迄今为止我们的科学所揭示的世界的结构的无限敬畏。” “在每一个真正的自然探索者身上,都有一种宗教敬畏感;因为他发现,不可能设想他是第一个想出把他的感知关联起来的极其微妙的线索。还未被暴露的知识方面,给研究者以类似于儿童试图把握大人处理事物的熟练方式时所经历的那种情感。”
——李醒民《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感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在对待宗教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并写出康熙帝为加强对内外蒙古的控制而采取的宗教政策及评价。(7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5分)
(3)谈谈你对材料四、五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1)态度:不尊奉,也不反对(2分)政策: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为活佛,分掌蒙古地区的喇嘛教务,而活佛直辖于清廷。(3分)评价:既保护了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2分)
(2)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为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发展奠定基础;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等;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5分,任答到五点即可)
(3)牛顿:反映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和科学的发展、思想解放运动还不具备彻底改造世界的能力。(或改造世界的能力有限)。爱:体现科学家对大自然的敬畏。对自然的敬畏和无知成为科学研究的有力而高尚的动机,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和献身精神。综合牛、爱:反映宗教信仰并不影响对科学的探讨。(3分,任答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文字“朕惟置之有无之间,斯其气焰,必然歇矣”说明康熙帝在对宗教采取不尊奉,也不反对的态度;康熙帝为加强对内外蒙古的控制采取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为活佛,分掌蒙古地区的喇嘛教务,而活佛直辖于清廷措施;这样处理可以起到既保护了佛教,尊崇活佛作用,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三的内容可直接归纳出牛顿力学的影响,即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为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发展奠定基础;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等;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3)材料四、五反映的是科学研究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问题,从牛顿和爱因斯坦两人的事例中可以看出科学并未完全战胜宗教信仰,对自然的敬畏和无知成为科学研究的有力而高尚的动机,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和献身精神,宗教信仰并不影响对科学的探讨。
点评:科学与玄学的关系,是一个争论了几百年而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近代以来,科学开展了一场“民族独立运动”,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和压制逐渐显现其强大的力量,牛顿力学即可其中的典型代表。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也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思想,但至今科学仍未完全取代神学,科学战胜玄学仍需要经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
A.孔子、孟子、荀子
B.程颢、程颐、朱熹
C.陆九渊、王守仁、李贽
D.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B.体现了儒家思想开始脱离了社会实际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推动哲学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理解分析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一面认为君主代表天籁统治天下,人们必须服从君主的统治;另一方面又认为君主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由此分析可知这一思想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求皇帝施行仁政,以此来制约君主的权利。所以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政治、经济组织的先后成立,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是
A.全球化
B.多极化
C.一体化
D.制度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制度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82年8月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指出“美国政府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美国政府理解并欣赏1979年中国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和1981年中国提出的九点方针中所表明的中国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这反映了(? )
A.台湾问题不再是中美关系中的主要制约因素
B.美国的态度有利于解决历史上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
C.坚持“一个中国”是中美发展关系的基本前提之一
D.“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用排除法,美方的态度恰好说明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主要制约因素,排除A;台湾问题属于历史上国共内战而非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排除B;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美国政府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表明美国认同“一个中国”,因此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