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现代化的途径有两种主要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的积累,自发转变;另一种则是,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以下属于转导型现代化的国家是:
[? ]
A、美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反映的信息是

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商队
A.北魏农业发展
B.北魏手工业发展
C.北魏商业发展
D.北魏资本主义萌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抓住图片名称的关键词“商队”。即可排除 A、B两项,而D项与史实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一位鲜卑族拓拔部首领)说:“漠北人能捕捉六畜,善骑马奔驰,随水草迁移,哪有什么可以做将领的人”。
材料二?佩里来航时,赠给幕府的是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
材料三
?材料四?美国《侨报》日前刊出署名文章说,1959年,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当年林肯总统不惜付出生命代价换来的成果:国家统一和废除(西藏)农奴制。应该说,仅此两条,毛泽东就可以名垂史册,与林肯一样被人类共同铭记。 ——中新网(2009年3月30日)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改革前社会状况的共同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解决上述问题,两次改革分别在经济、文化领域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三次改革的性质,并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分别说明其影响。(9分)
参考答案:(1)①共同特点:社会发展落后。(2分)
②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1分)移风易俗,改行汉制。(1分)
③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承认土地私有;(1分,任答一点即可) 文明开化。(1分)
(2)①孝文帝改革:性质: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1分)影响: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或汉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重新实现国家统一奠定基础。)(2分)
②明治维新:性质: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或提早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1分)影响:(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2分)
③1959年西藏农奴制改革: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分)影响:使西藏跨入社会主义.(推进了民主政治,巩固了国家统一)。(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主持制定《法经》的是
A.管仲
B.李悝
C.吴起
D.商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是基础知识的考查,李悝于春秋末期主持制定《法经》。因此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造成“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的主要原因是(?)
A.变法得到新任最高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B.商鞅得到广大秦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C.反对变革的保守势力遭到彻底打击
D.变法措施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不对,自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新任国君下令处死;B不对,这不是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C不对,商鞅之死就是保守势力反扑的结果;D正确,变法措施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是成功的主要原因。
点评:商鞅变法的成功原因
(1)顺应历史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趋势。这是成功的主要原因。
(2)商鞅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大无畏的精神。
(3)商鞅变法的内容深入人心。
(4)法家思想的传播和商鞅与守旧派贵族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扫除了变法的障碍。
(5)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决心,以及对商鞅的支持重用是变法的后盾。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