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蜀人以铁钱重,私为文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其中反映出了(?)
①铁钱使用不便是交子出现的诱因?
②交子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票据
③是唐宋以来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④官府发行管理保障资金周转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为四选三的组合,可用排除法选择。交子是民间商人为贸易方便起见而私下发行的。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
? 材料二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威于外而敢娇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 材料三 两张图片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王安石对商鞅哪一方面的什么观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欧阳修指出了什么社会问题?王安石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有哪几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显可以看出,材料三中左图到右图表明社会习俗方面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材料中涉及的改革有的能推动社会形态的转型。请依据史实准确概括其主要表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实施变法中的取信于民。
(2)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不强,制度混乱。王安石的措施:通过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增加了财政收入,用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加强军队力量,并改进取士之法选拔人才。
(3)鲜卑人该穿汉族服装。
(4)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封建化;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大融合和北方政权的封建化,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国的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商鞅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管理广大居民,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将什、伍作为基层行政单位。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以此强化统治。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也有史书认为是41县或36个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郡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制。
——摘自中文百科在线
材料三 鲜卑“后魏初不立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人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至太和十年(公元486年)才把原来的部落宗主制扬弃了,改用汉法,仿周官遗意,设立三长: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三分别反映了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两者在行政管理方式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与材料二体现在行政体制方面具有怎样的关系?两者在政治上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内容: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三长制(或设立三长)。
共同点:以地域为单位;运用户籍手段。(或重视基层组织的建设与管理)。
(2)关系:继承与发展。
共同作用:都打击了旧的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3)因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秦国在正式变法以前,秦孝公主持会议就是否变法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民贵君轻
C.有能则举之,重予之爵,厚予之禄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项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为秦国保守派的观点;B项民贵君轻为儒家观点;C 项有能则举之,重予之爵,厚予之禄为用人方面的主张,属如何变法的范畴,不是要不要变法的原因。D项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属于商鞅反对保守派的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考点:商鞅的主张
点评:此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既考查了商鞅变法的内容,又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所以在学习本课时可以联系必修三中的百家争鸣,这样对整个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情况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提高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 ]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