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1980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对“一国两制”的构想进行了全面阐述
D.1997年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第一次成功运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基本史实的识记能力,1981年9月,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二战后,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冲击美苏两极格局的观念和力量在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这在地图上是可以看到的。”“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础”“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
——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
(1)戴高乐的“欧洲观”的核心是什么?依据材料简述这一核心的主要内容。(4分)
材料二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注意到,在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正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导向世界的冲突和危机……要根本消除冲突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表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且在世界上实行和平共处的政策……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与会国并不认为这种不同会构成对稳定和平的不可克服的障碍,只要排除掉对其他国家人民的统治和对他们的内部发展进行干涉的深度……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不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2)概括材料二宣言提出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是否符合历史实际?为什么??(7分)
材料三? 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

Dragon(中国龙)
(3)上图反映了部分西方人的印象,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核心: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1分)
内容:①欧洲联合必须以法国和德国的和解为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
②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
③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使欧洲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欧洲。(3分)
(2)主要观点:新、旧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冲突和危机;要消除危机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殖民主义并实行和平共处的政策;现有的军事集团不时引起国际争端。(3分)
符合。(1分)因为二战结束后,旧的国际格局被打破,两大阵营形成。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赢得独立的亚非国家,面临着反帝、反新老殖民主义和维护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而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争夺日益激烈,给世界和平稳定带来威胁,许多新兴国家不愿卷入苏美之间的争夺。在1961年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上提出上述观点。(3分)
(3)原因: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与西方形成了意识形态的矛盾;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世界多极化的重要一极;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上升;经济全球化,中美经济联系加强;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丧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答出其中4点即可,本题共4分)
本题解析:(1)问根据对材料一的分析、理解来回答戴高乐的“欧洲观”的核心及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注意分层。(2)中第1问要在阅读理解材料一的基础上概括作答;第2问要将材料观点与所学史实结合做出判断和分析,注意时间和事件。(3)问注意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联系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美国相对削弱等角度分析。
点评:本题锻炼了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概况分析能力。材料形式多样,难度适中。复杂多样的当今世界还可以考查世界形势发展趋势角度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表为19世纪50年代初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表

为能使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三年经济恢复计划的实施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哪一种言论可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的婚姻特点(?)
A.“我要自己找婆家呀”
B.“我是指腹为婚的产儿”
C.“孩儿无知,婚嫁大事全凭父母大人做主”
D.“无媒无凭,就想结婚,甭做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参考答案:错
本题解析:
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故本题错。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