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与材料不符,表格中得到选拔的不仅有士族子弟,还是有寒族。B项说法错误,九品中正制是以门第做官,而科举制依据成绩;C项说法错误,不是缩小了范围,是扩大了范围。因此ABC三项均不正确。从材料可知科举制选拔的范围还主要是在士族阶层,还不完善,故选D
考点:科举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科举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兴起的重要的制度,与此相关的三省六部制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秦朝建立的郡县制,标志着贵族政治取代了官僚政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秦朝的郡县制度。秦朝建立后,废分封,行郡县,官员不再世袭,没有封土,把地方官员的任免权收归了中央。但是郡县制不是秦朝建立的,正确的说法是秦在全国推广了郡县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显而易见的是,科举制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中自下而上、权力下移的性质。再同以往的察举、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比如说,唐代的“乡贡”,已经完全不同于察举制下的推荐,更不同于辟除制下的自行任免,地方官不再掌握推荐的权力,只不过是奉命行事,按照中央规定的具体选官标准进行资格审查和预选而已。明清的“乡试”,实际上已经成为全部由中央操办的全国统一的分区考试。这种统一的选官标准和方式,排除了地方长官对政策的解释权力,即自行解释人才标准和按个人好恶取舍人才的因素。 ——刘文瑞 杨柯《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它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 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国力,培育了顺从性,只要中国仍相对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但是随着生气勃勃的西方的入侵,它转而阻止了中国人作出有效的调整和反应的作用。1905年,它最终被废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相对于传统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变化是什么?(2分)参阅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科举制能够为中国社会提供了相当长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分)
材料三 唐宋到明清时期,通过科举考试的官员出身、来源情况对比
时期 | 两宋 | 明 清 |
任任官前出身 | 50%以上的进士来自平民 | 43%的进士来自贫寒家庭 |
项目 | 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 | 中国科举制(乡试考试) |
考试 内容 | 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 | 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
参考答案:(1)变化:传统选官制度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地方,而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中央。(2分)原因:因为科举制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3分)
(2)变化:来自士族、特权阶层的子弟减少;来自平民、寒素家庭子弟的比例不断增长。(2分)影响:科举制往更公平的方向发展,为贫寒阶层改变命运(处境)提供了更宽的途径,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使更多的人,被儒学思想束缚,重人文轻科学,阻碍了社会发展。(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阐述,言之成理可给4分。
(3) 差异:①英国:以实用知识为主,强调文化综合素质;(2分)②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强调思想政治内容。(2分)实质: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差异(或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2分)
本题解析:(1)由材料可直接得出科举制的变化是传统选官制度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地方,而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中央。科举制能够为中国社会提供了相当长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因为科举制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
(2)由材料可直接得出科举制从唐宋到明清时期的变化是来自士族、特权阶层的子弟减少;来自平民、寒素家庭子弟的比例不断增长。影响:科举制往更公平的方向发展,为贫寒阶层改变命运(处境)提供了更宽的途径,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使更多的人,被儒学思想束缚,重人文轻科学,阻碍了社会发展。
(3)由表格可知,“英国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选考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可知,英国以实用知识为主,强调文化综合素质;而中国考试内容为“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可知,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强调思想政治内容。中英考试内容的差异所反映的实质: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差异(或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科举制和英国文官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加强对吏治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秦朝的御史大夫 ②汉朝的刺史
③宋代的中书门下 ④明朝的科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古代有监察职能的机构或官职有秦汉的御史大夫、 西汉的刺史、北宋的通判、元朝的御史台和明清的按察院等,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为主要机构的明代科道监察体系为加强封建皇权统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因此①②④正确,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与谏议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