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为道家的主张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56年的八届二中全会认为:1957年度的计划应当在继续前进的前提下,对基本建设做适当的压缩,合理调整和经济部门的比例关系。这表明?
A.其基本思想是反冒进
B.犯了右倾保守错误
C.修改了八字方针
D.我国经济建设出现波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八大制定的经济建设方针的理解。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定前进的正确经济建设方针,故正确答案为A、B排除,八字方针是在1960年,1957年经济建设继续前进,成就巨大,故C、D也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始于
A.春秋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西汉时期,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所采纳。儒家思想从此成为了正统思想,兴办教育,以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故选B。A项儒家思想尚未被重用;CD项都是在西汉之后。
点评:在汉代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把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黄老学说、阴阳家思想、法家思想,发展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确立了思想领域里的统治地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儒学的内容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52年,我国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占35.5%……,针对这种状况,国家的决策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是在1952年,重工业发展比例高是因为国家政策的结果,所以B正确,C是1958年中共八大的方针D是1958年A1960年实行的。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图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中共八大的决策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实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57年到1960年。图片显示的内容是工业总产值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是农业的总产值却出现了下滑的现象。国民经济严重失调。这是由于1958年的总路线错误指导造成的。故选D。A项错误,中共八大是确立了正确的路线,但是后来遭到了偏离。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贯彻总路线的内容之一;C项错误,一五计划是在1953年到1957年之间。
点评: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上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一总路线的指导之下,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给我们的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困难。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