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4 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一些学生得出以下几种结论:
①他们积极创办洋务企业尤其是近代民用企业
②他们创办的企业都以轻工业为主
③他们的企业大部分在国民政府前十年得到较快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观察下列图表:
?
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将学生得出的正确结论的序号写在答题纸上。(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2分)简要指出“初步发展”和“日益萎缩”两个阶段的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
参考答案:(1)序号:②③④(2分)
(2)特点:曲折发展(2分)
原因:“初步发展”阶段: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2分)
“日益萎缩”阶段:①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恶性通货膨胀、官僚资本压迫) ②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③国共内战造成的极大破坏(任意一点2分,共4分)
(3)地位:受压迫,在夹缝中生存(1分)
作用: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民主革命和思想解放进程。(3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信息的能力。回答本题首先要注意的是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他们创办的企业的性质,知道这些就能答出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问根据图表就能得出。第二问,在图表中先找出两个阶段的时间1895-1913,1945-1949,根据时间,再结合时代背景找出影响其发展的原因。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进行论证和探讨的能力。从材料中找到关键的信息,如“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总结得出。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对峙近半个世纪。其作用是?
A.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B.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发生
C.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D.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机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八一九”事件;两大军事组织的对峙,正能充分说明两极格局的存在,所以C不对,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国际环境非常恶劣,不能为发展中国提供发展机会。相反,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相互对峙,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发生。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中国古代,人的名、字、号是有区别的,下列选项中,“名、字、号”不正确的是
A.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B.李白,字太白,号易安居士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D.曹霑,字梦阮,号雪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有关的是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改革开放 ④土地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课本所学,在60年代国家集中力量大炼钢铁,农业荒废,产量下降,可能出现讨饭,70年代大搞人民公社化吃大锅饭搞平均,有饭吃,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可以选饭吃。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分)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人民公社时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图四与图五指出在过渡时期,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哪两次重大变化?(4分)两次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失误是什么。(2分)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2分)
(3)材料三所说农村经济体制是什么?(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体制的推行为什么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2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2分)
参考答案:
(1)通过土地改革使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农民土地所有制,(2分)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2分)
原因:第一次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2分)第二次变革,个体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分)。
(2)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影响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2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分)
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既要维护农民利益,又要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村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改革兴农、科技兴农。(2分)(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