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840年,一位英国人在伊斯坦堡开办一份土耳其报纸《事件时报》,经营得很辛苦。后来1850年代爆发战争,这位英国人利用当时刚传入近东的新科技与战地记者搭上线,快速取得新闻上报,让土耳其民众可逐日获知土军最新战况,《事件时报》遂而大卖。这位英国人应用的“新科技”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
A.电话
B.电报
C.照相
D.传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说明这种“新科技”具有快速传递信息的能力,结合近代自然科技的成就可知,1850年代后人类发明的通信工具电报早于A项的电话和D项的传真,B项符合题意,C项不是通信工具,故答案选B项。
点评:西方近现代科技的发展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考高历史对其的考查主要涉及一些重大科技成就所产生的影响方面,在考试中需要关注的有以下几个问题:①牛顿力学与相对论之间的关系②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社会达尔文主义产生的影响;③西方近代科技快速发展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措施中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A.断发易服
B.废止缠足
C.婚姻自由
D.改用阳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清初曾颁布过“剃发令”即要求汉人必须前额头剃发和脑后扎长辫,否则即视为不归顺清朝统治,这一政令一直持续到晚清时期,所以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故答案选A,B C D三项仅仅具有移风易俗的特点但不带有反清革命意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会史内容的感知能力。社会史学是近几十年来的新兴研究范畴,高考将其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同时也更好地说明了史学的社会实用功能。与此相关的还有报刊、通信、自然灾害等内容,希望引起学生关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旧时干支计时法,一夜为五更,一整天则为十二个时辰,每一更和每一时辰都合约现在的两小时。一更(鼓)是戌时19时至21时左右,那五更(五鼓)是
A.子时半夜23时至凌晨1时
B.丑时凌晨1时至3时
C.寅时3时至5时
D.寅时5时至7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运用能力,材料中的干支纪时是指十二地支分别对应一天的十二时辰,子时(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丑时(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寅时(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卯时(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辰时(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巳时(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午时(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未时(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申时(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酉时(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戌时(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亥时(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而更鼓计时主要是对夜间时间做出划分,一更是指戌时19时至21时,据此类推,五更应是凌晨3时至5时,这一时间段对应地支中的寅时,所以C项符合题意。
点评:高考对史学常识的考查时有出现,常考的史学常识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天干地支计时法;②天干地支与生肖称谓;③天干地支纪年法;④阴阳五行;⑤史书的常见编写体例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⑥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特殊称谓,如科举制的中举者名称,不同年龄的称谓等内容,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积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从此,我们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方针与政策有(? )
①不结盟政策?②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③一边倒与一大片④对外开放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新时期我国对外交政策作出调整,强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独立自主的外交具体表现为实行不结盟政策;开展多边外交,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③一边倒与一大片是新中国初期至六十年代的外交政策,故排除③选A。
点评:新中国三个时期的外交政策:
20世纪50年代: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
改革开放后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