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制度的不断创新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下列中外改革中,可能导致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是:①商鞅变法? ②戊戌变法? ③彼得一世改革 ④明治维新(?)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在《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A.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是史学常识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3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都是以土地革命为核心内容的,这些改革措施都大大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请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各次重大改革解决土地问题的主要措施和各自历史作用,(9分)并简要综合分析这些改革把土地改革作为核心内容的共同原因。(从国情、目的分析)3分)
参考答案:(1)措施及作用:
①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3分)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推动了北方民族封建化进程与民族融和的进程。(3分)
③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方田均税法,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3分)
(2)共同原因:①国情:中国是农业大国;
②目的:无论是发展经济,增加政法财政收入,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没,都离不开土地制度的调整与变革。(3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变法的措施内容和影响。
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共同原因主要从国情和目的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商鞅两次变法围绕的宗旨是
A.废除井田制
B.富国强兵
C.奖励军功
D.革新政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商鞅变法是发生于战国时期的一次变法,其根本任务是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进而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上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这不能说明(?)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我国北方处于分裂状态
C.北魏统治范围民族种类众多
D.我国处于大分裂状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北魏太武帝用少数民族为“肉篱”进行作战,这种手段和“减……贼”的认识,反映出鲜卑贵族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其做法必将引发严重的民族矛盾。因此A项正确;从材料很容易看出C项正确;D项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B项错误,北魏当时已经统一北方。
点评:北魏前期实行民族歧视的政策,常常利用一个民族攻打另一个民族,不利于政权的稳固。孝文帝即位后,推行社会习俗的变革,如改穿汉服,改说汉话;改用汉族的礼仪典章制度等,推动了北方的民族融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