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民族矛盾和地区冲突有所增加,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车臣危机”,乃至2008年8月8日出现的俄格冲突等。这些冲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两极格局的相对均衡状态被打破
②一些大国插手地区事务导致矛盾升级?
③社会制度的矛盾相对缓和?
④“人权”问题日益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被打破,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如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随即爆发,导致冲突有所增加;大国干涉等因素也使得地区冲突加剧。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萨达特墓碑上写着这样的铭文:“萨达特总统,是战争的英雄,和平的英雄,他为和平而生,为原则而死。”说他是“和平的英雄”主要是因为( ? )
A.主持巴以和谈,帮助建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B.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实现双方和解
C.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维护民族利益
D.接受“土地换和平原则”,正式启动中求和平进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山之战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作为模范战例,被日本陆军自卫队干部学校收入《作战理论入门》一书。书中说:“对中国军队来说,云山战役是与美军的初次交战,尽管对美军的战术特点和作战能力并不十分了解,还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忠实地执行了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对孤立分散的美军集中了绝对优势的兵力进行包围,并积极勇敢地实施了夜间白刃战。”
材料二 在海湾战争当中,美军利用空中战机和“战斧”巡航导弹实施远距离超视距打击,以及大量进行电子战的行为,即使是双方陆军坦克部队的交火,美军也最大限度发挥己方M1A1主战坦克的火炮射程优势,始终在伊军T——72坦克的火炮射程之外开火射击,使得伊军坦克部队只能被动挨打。……美军又以作战飞机和武装直升机打击伊军地面部队,以巡航导弹打击伊军军队集结地区,以海军航空兵打击伊军反舰导弹阵地,以特种部队和电子战对付伊军常规军事力量等。

云山之战
(1)依据材料一(含图片)、二,分别概括朝鲜战争和海湾战争的不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在朝鲜战争和海湾战争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朝鲜战争:以战壕为依托的阵地战;近距离的短兵相接;强调军队的数量优势,体现传统常规战争的特点。海湾战争:以电子战、信息战为主;远距离精确打击;强调多军种协同作战,体现现代高科技战争的特点。
(2)作用:在朝鲜战争中,联合国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工具,未能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但在海湾战争中,联合国发挥了维和的作用。原因:联合国在成立初期,受美国操纵;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加入,联合国开始成为伸张正义的讲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我军装备虽远不如敌,但与朝鲜人民军一起作战,英勇善战,吃苦耐劳,经验丰富。朝鲜虽为狭长半岛,海空进攻,但因是山地、树移,稻田多,矿洞也多,吓难发挥其现代装备之作用。……虽然敌人兵力不足,不高,攻击力不强,但因具有优势的装备和强大的火力,防御还是强的。同时朝鲜为狭长半岛。蛤我军的广泛机动而敌凭借其海空优势造成很大威胁,使我处于战略内线。在这种情况下,迅速结束朝鲜战争是不可能的。”
——邓华(志愿军)
“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我感到一种失望和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史阿瑟和李奇微两们将军一定有同感。”1953年7月27日,代表团与“联合国军”代表团在朝鲜中部校门店签署了停战协议。美国陆军上将马克·克拉克后来回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志愿军取得胜利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朝鲜热战对主要参战国家的主要影响。(6分)
参考答案:(1)原因:中国战略上出其不意,作战水平高;中朝人民齐心抗美,英勇作战;朝鲜山地形不利于美国机械化部队,有利于志愿军深入作战;美军士气涣散,国内反战呼声不断。
(2)影响:朝鲜: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给朝韩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中国: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支援了朝鲜人民的正义事业,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美国:使美国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失败,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神话。
本题解析:
(1)注意材料信息“我军装备虽远不如敌,但与朝鲜人民军一起作战,英勇善战,吃苦耐劳,经验丰富。朝鲜虽为狭长半岛,海空进攻,但因是山地、树移,稻田多,矿洞也多,吓难发挥其现代装备之作用”,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注意参战的一方为中朝军队,另一方是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全面阐述。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的邻国,历史上都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style="shiti/img/20091016/20091016144044001.jpg"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亚欧大陆部分区域示意图》
style="shiti/img/20091016/20091016144044002.gif"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材料二:1812年,拿破仑率60万大军进攻俄国,9月14日占领莫斯科。但是,莫斯科经过一场大火已变成一座空城,10月13日,天降大雪,气温骤降,冬天来临,拿破仑不得不决定撤退。在饥饿、寒冷和俄国军队的不断袭击下,法军伤亡严重,仅剩几万人回到法国。
材料三:1941年,希特勒调集180万人,实施“台风”行动,要在冬季到来前攻占莫斯科。可事与愿违,不仅德军的进攻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而且11月3日,第一次降雪开始了,没有御寒装备的德军陷入冻馁之中。到12月初,气温已达到零下40摄氏度。德军机器停转,武器失灵,人员冻伤无数,苏军乘机反击,歼敌50万,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请回答: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德军实施的“台风”行动,以失败而告终。请你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分析失败的原因。
(3)处在不同时代,拿破仑与希特勒为什么都企图征服俄国(苏联)?
(4)在莫斯科,俄国军民对付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方法有何差别?
(5)莫斯科战役爆发时,欧洲战场呈现什么局势?莫斯科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国际意义?
参考答案:(1)里海?乌拉尔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2)莫斯科地区纬度位置较高;冬季来得早且严寒;受大西洋湿润季风的影响,冬季降雪量较大。
(3)当时法国、德国都企图称霸欧洲乃至世界。俄国(苏联)的社会制度与法国、德国不同;俄国(苏联)是欧洲大国,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
(4)对付拿破仑:制造空城,利用严寒,诱敌深入;在敌人退却时不断袭击。对付希特勒:集中兵力,利用严寒,奋力抵抗。
(5)局势:德国军队征服北欧、西欧许多国家,锋芒正盛。丹麦、法国等国投降,惟有英国在勉强抵抗。
意义:消灭了法西斯军队,打击了其嚣张气焰;打乱了法西斯德国侵略部署;增强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信心;客观上支援了各地的反西斯斗争。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地理历史角度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准确再现能力;第(2)问则要从莫斯科的地理方位、季节和气候特点来分析;第(3)问应从时代特点及法、德、俄的关系等角度来分析;第(4)问则需根据拿破仑占领过莫斯科,而德国没有占领过莫斯科的基本史实,然后找出方法的“差别”;第(5)问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再现和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