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70~1976年高校招生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带来了学生文化素质差的弊端。邓小平复出后,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的重大抉择是
A.提出“双百”方针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恢复被停止的高考
D.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文革”时期,我国教育事业遭到极大的摧残,1970~1976年高校废除了招生考试,招收的工农兵学员文化程度差别很大。“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刚复出就自告奋勇抓教育,为改变高校学生文化素质差的弊端,1977年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 )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生态环境被破坏 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山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五口通商”可知,这是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进入了近代社会,被迫打开国门,所以③不合史实,排除,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对图7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四国工业总量之和在当时世界上占绝对优势
B.各国工业比重的变化与其资本输出量成正比
C.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关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B.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C.相互矛盾,相互对立
D.区域经济集团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战后最大的需要是经济发展,它自己缺乏开展这项任务所需的资金……美国和中国在经济上相互补充:它们不会竞争。美国不仅仅是帮助中国发展经济的最合适的国家,它也是唯一有能力参与中国经济的国家。”请判断毛泽东说这段话最有可能的时期
A.抗日战争胜利前后
B.解放战争胜利前后
C.抗美援朝战争后
D.尼克松访华前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查抗战胜利前后的中美关系。材料中毛泽东对美国的态度是友好的,从“它也是唯一有能力参与中国经济的国家”可知当时的美国是经济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