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教育是立国之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下图所反映的情景应该发生在(?)
?
A.1977年夏季
B.1977年冬季
C.1978年夏季
D.1979年春季
2、判断题 (2009年2月宁波市高三八校联考)“我来了,为胜利而来。”这是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前总统克林顿的妻子希拉里打出的竞选2008年总统的标语。回顾历史,下列属于克林顿总统施政纲领的是(?)
A.改革经济运行机制,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和调节
B.继续奉行自由放任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
C.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
D.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
3、判断题 下面的史料应有两处句号,读材料判断句号应该处于的位置是
《汉书·主父偃传》中,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①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②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③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④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七十年代末起,我多次说,应当对国内国外几次影响很大的革命,包括法国革命、俄国革命、辛亥革命等等重新认识、研究、分析和评价,应该理性地分析和了解革命方式的弊病,包括它给社会带来的各种破坏。……革命确实有巨大的破坏力量,它可以改变人们的存在方式,但是,以为革命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确实是一种幼稚病。……没有看到“革命化”与“现代化”之间有非常复杂的关系,特别是其中矛盾和冲突的地方,这一点似否还没有人仔细地谈过,但却是一个非常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并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改良、改革,就是和平进化。……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是关门主义,而是和世界沟通的调整和完善。它是对各种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关系逐步进行改良。它需要一个日积月累、较为缓慢和长期的进程。
——李泽厚、刘再复《告别革命》
材料二?国内某些新潮作家……这些人鼓吹“告别革命论”,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极力渲染“革命不如改良,改良不如渐进”的观点。在他们眼里,革命等同于破坏,只有改良才能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成果。
——王朝柱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评析材料中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5、判断题 在我国封建社会,“人口增长”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
(? )
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B.人口税是国家税收的唯一来源
C.能够反映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
D.劳动力可充实手工业生产部门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