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新浪·文史观天下》第35期主题是:NO!八张否决票告诉世界“中国态度”。其中记载:“1955年12月3号,中国在‘安理会关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上投了反对票”。关于这一外交记载的解读正确的是
A.这一记载是假的,当时中国政府尚未加入联合国
B.彰显了新中国参与国际活动的积极态度
C.反映了新中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立场
D.体现了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所述的时间是1955年的12月,当时台湾当局占据着“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位置时,否决了安理会关于蒙古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所以ABC错误;只有选择D,当时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而所谓的台湾政权属于资本主义立场,故投了反对票。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持肯定态度
B.认为中国有持续、古老辉煌的历史
C.认为中国文明具有内敛性
D.对中国的儒家学说非常崇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可见B正确;“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可见AC正确;D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如农业合作化,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有巩固,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化到普遍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在发展,就可能搞的更好些。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不得不退回去。——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问:
(1)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
(3)试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出发点。改革对今后发展提供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先后建立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和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开展了人民公社运动。
(2)生产资料锁有制:“一大二公”,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共有化程度,严重脱离了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
分配方式 :“一平二调”,实行平均和无偿调用,完全违背按劳分配的原则。
危害: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的破坏,给农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3)出发点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以促进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改革与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必须从中国政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应片面追求高速度;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本题解析:熟记这段历史,阅读材料,弄明白材料的大概意思,便于自由做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
①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挑战 ?②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破产
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④中苏关系恶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王守仁(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该观点有利于
A.重建儒学的信仰
B.完善心学体系
C.否定孔子的权威
D.批判专制的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王守仁提出学关键是合乎本心。与本心不一致,即便是孔子的言论,也不能认同;与本心一致,即便是庸常人所说,也不能否定。王守仁之意,并不以孔子的言论作为标准,这样有利于否定孔子的权威,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