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国之所以强者,政也,主所以尊者,权也”“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欲为其国,必伐其聚(打击结党拉派,聚议朝政者)”
——《韩非子》
材料二 ?建立任何一类制度的唯一办法……是成立一个君主政府,因为那里的人民的道德如此彻底败坏,以致法律无力去约束他们,这就有必要由一位皇族去建立具有完全的与绝对的某种最高权利,这个最高权力像野马口中带上‘口嚼’,才可以羁勒住它那过分的野心和严重的道德败坏……必须理解: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的君主,不能够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作的所有事情,因为他要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遂,违反神道。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材料三?马克思曾经肯定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在国家观上摆脱神学的束缚说,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是从理性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潘汉典《君主论》译序
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处在什么样的时代,材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2)材料二的作者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当时的欧洲正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的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马克思认为马基雅维利的思想的最大的进步意义在哪?这一进步思想韩非子具备吗?请举一列说明?
2、判断题 社会主义改造后的农民和土改后的农民最大的不同是
A.受法律制约的程度
B.和国家的密切关系
C.拥有土地的使用权
D.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3、判断题 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遣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4、判断题 2010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世博会,若100年前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中国百姓前往上海不可能采用的方式是( )
A.乘坐蒸汽轮船
B.乘坐火车机车
C.乘坐民航客机
D.乘坐马车
5、判断题 15、16世纪之交,欧洲农村自然经济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其表现之一是
A.货币地租消失
B.出现了最初的无产者
C.封建领主开始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业
D.富裕的作坊主扩大生产规模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