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主要经过了四个重要发展阶段。其中对应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是
[? ]
A.科技为政治服务的战略
B.以“大科技”发展为主的战略
C.调整和重建中发展战略
D.科技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战略
2、判断题 国家政策与知识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年间,朝廷罗致大批文人分批编纂书籍,完成了一大批图书,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前代所不及的。此举被称为是“稽古右文,常儒兴学”的盛事。但与此同时,又蓄意借此以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先后又制造了50余起文字狱。“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谍”,就是笼罩在文字狱恐怖之下的知识分子状况的真实写照。
——摘编自韦庆远《明清史续析》
材料二 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重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对于恢复高等院校正常的招生制度,邓小平在1975年就有过这方面的设想,但由于“四人帮”发动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而未能实现。但他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出发,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1977年)邓小平果断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奋斗的命运。(他们)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展示着骄人的才华,贡献着无尽的力量
——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些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史实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材料二体现的邓小平的思想以及他决定恢复高考的动机;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这种思想和恢复高考的决定对当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命运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指出:“1977年后的中国改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指的是?
[? ]
A.恢复高考制度
B.推进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
C.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4、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的举措有
①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②推动农村义务教育 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课程改革 ④实施“211工程”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判断题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这(? )
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
C.体现了社会公正的重建
D.意味着拨乱反正的完成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