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我国近代前期民族企业发展状况表
时间
| 创建企业(家)
| 投资总额(万元)
|
厂数
| 年均增长率
| 数额
| 年均增长
|
1872~1894年
| 53
| 2%
| 470.4
| 21.4
|
1895~1900年
| 104
| 17%
| 2300
| 383.3
|
1901~1911年
| 326
| 30%
| 8620
| 783.7
|
1912~1919年
| 470
| 60%
| 9500
| 1187.5
|
材料二? 1914年,农商部发给华胜有限公司的采矿执照图

材料三?一战期间,我国创办的主要民族企业图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出口增长表

(1914-1919)
材料五? 1922~1925年,中国纺织业发展状况表
年代
| 纱锭数(枚)
| 占全国纱锭数百分比(华商+外商=100%)
|
1922年
| 1,506,634
| 63.1
|
1924年
| 1,750,498
| 59.7
|
1925年
| 1,866,232
| 55.9
|
……1921年至1922年两年内,日本在上海新设纺织公司六个,在青岛新设三个……。1919年,日本在华纱厂的纱锭数为332922枚,1922年增至621828枚,1925年更增至1268176枚。……在商品倾销方面,帝国主义对华贸易总值,如果以1913年为100,大战期间最低的1915年为79.7。但大战一结束,1919年立即增加到113.6,1922年激增到165.8。
——引自胡华主编《中国革命史讲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前期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状况。(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有哪些?(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一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2分)
(4)根据所学的知识和一战期间的国际形势,分析材料四中中国面粉业由战前的进口为主变为出口为主的主要原因。(2分)
(5)材料五反映了哪些现象?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5分)
参考答案:
(1)①投资厂、资本投资额均持续增长。②1895年前各项增长值较低。
③1912~1919年各项数据达到最高。(3分)
(2)1894年前: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挤压;外商企业的竞争;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压制;民族工业自身力量薄弱。(任答两点,2分)一战期间:辛亥革命的推动、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侵略、群众性斗争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4分)
(3)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相对落后;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等发达地区,分布不平衡;发展时间很短。(2分)
(4)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一战期间,英法等欧洲国家卷入战争,国民经济军事化,对面粉的需求增加。(2分)
(5)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重新加紧经济侵略;日本在华经济势力迅速增强,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中国民族工业每况愈下。(3分)
国家的独立是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2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的表格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无论在工厂数量还是在资本数额上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在不同的时期也有明显的不同。甲午战争前,民族工业发展较慢,甲午战后得到了初步发展,在一战期间发展较快,达到高峰。(2)甲午战争前,民族工业发展较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到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民族工业刚刚出现,力量薄弱。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的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3)从材料三的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民族工业一战期间快速发展时期主要是集中在投资较少的轻工业。从地区的分布上来看,主要是在沿海地区那些自然经济解体较早的地区。(4)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特别是面粉业和纺织业。这主要是由于近代西方忙于战争,国民经济进入战时轨道,轻工业发展不足。(5)从材料五的数据分析可知,一战后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缓慢了下来,帝国主义卷土重来,重新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的侵略。从一战期间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到战后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的衰落,可以充分的说明帝国主义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严重的阻碍。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条约内容中,对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产生直接破坏作用的内容有(? )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在中国建立教堂③开放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理解,只有商品倾销和关税的规定会对自然经济产生直接破坏作用,故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是英国、法国、美国民主制度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点的是( )
①通过革命战争初步奠定了走向民主政治的基石? ②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③各国的民主制度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④三国的民主制度都在空间上不断扩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法、美民主制度形成、发展过程中共同点的分析能力。据教材知识可知,英、法、美都是通过革命战争初步走上民主制轨道的,最终也都由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各国民主制不断发展、完善,最终确立民主制,所以①②③正确,④中三国民主制度只有美国在空间上不断发展,因此④不是共同点。故选D。
点评:近代西方纷纷确立了民主制度,但是各国的民主制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其相同点是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体,都是实行的分权体制,都是实行的政党政治等。但是它们的不同也需要把握。英德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美法确立的是共和制。他们都是根据本国的国情确立的政体。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l952年到l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24.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②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③计划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④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反映了农业的发展在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因此①符合题意,又依据“l952年到l957年”可知当时我国正处于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时期,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③的表述也符合史实,而②④的表述在材料无法体现,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02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乡淳风桥村村委会公开拍卖本村的两辆公车。之所以卖掉,是因为在村民代表大会上,70多名村民代表提出:村里经济还相对落后,绝不能这么铺张浪费。会议表决通过了卖掉公车的决定。这反映了( )
A.直接民主更符合中国国情
B.基层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C.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
D.中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普遍提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70多名村民代表提出”“会议表决通过了卖掉公车的决定”表明改革开放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故B项正确;题干中提及的是村民代表而非人人都直接参与基层管理,仍属于间接民主,故A项错误;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题干涉及的是村民的民主意识而非法制意识,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