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片信息“正统”、“博士王仁,《论语》”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儒家文化相关内容。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两项的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表述具有片面性,西汉时期对外交流的主体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排除。进一步可知,D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反映了当时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只是反映了南朝时期由于南方相对安定,人们勤劳从事本业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而并没有反映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等其他的两个选项,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南方相对安定的环境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解答此题可以用排除法,依据所学,早在汉代的时候,丝绸就是中国外贸的主要商品,清代的时候,朝贡贸易体系依然存在,故含有②、④项的应排除,即排除B、C、D三项;①③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表中摘编自明清相关史志资料,显示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松江府 |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
苏州府 |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供以蚕桑为业”。 |
嘉兴府 |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
湖州府 |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要从历史史实出发,即论从史出。从表格中的内容可知,这一时期商品经济比较发达;“郡城之东、盛泽镇、王江泾镇、南浔镇”的发展,体现了市镇的繁荣。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材料不符。所以应选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商业的发展·江南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罗斯福新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