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制瓷业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题干中的五种瓷器,青瓷最早,是东汉时候就已烧制出成熟的青瓷;珐琅瓷最晚,应是清朝,依次可排除A、C两项。白瓷出现在北朝,比彩瓷、青花瓷都要早,故④应在②③的前面,可排除 D项。故应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宋代“不抑兼并”,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自耕农成为兼并的对象,判断D项正确。北宋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A;宋代土地兼并激烈,排除C;B项是土地兼并的结果之一,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土地制度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4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农者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力织成也。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三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四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8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6分)
(3)结合材料三和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6分)
参考答案:(1)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要形式;等等。
状况:在洋纱洋布的冲击下,自然经济体系开始瓦解,但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共8分)
(2)局限:材料一只是强调了西方工业对中国的危害,没有考虑它的客观积极作用;材料二是倾向于小农经济,没有从从小农经济的顽固性角度分析。
特点:中国近代,农耕经济受到西方工业经济的冲击而逐渐解体,不断被动的近代化。(共6分)
(3)不同:电影的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效地援助了西欧,帮助西欧迅速恢复经济,是肯定马歇尔计划;漫画的作者则是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用经济的方式控制西欧,是谋求世界霸权的工具,否定了马歇尔计划。
国际格局:东西方对峙的冷战格局。(共6分)
本题解析:(1)特征:小农经济的特点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可从生产组织形式、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和产品去向角度分析即可。不同:由材料一中的“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等信息可以推断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状况是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由材料二中的“(20世纪初)”、“河北《元氏县志》”、“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等信息可以推知其反映的经济状况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
(2)注意审题,题目要求写“局限性”,而且要求“分别”写。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近代的经济结构的,都没有全面看待。局限表现在材料一有夸大之处,其实小农经济还不可能完全解体;材料二只反映局部,材料只能代表河北农村地区。特点:可以结合材料一二得出,特点:由材料一反映的是沿海通商口岸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而材料二则说到内陆的河北农村的自然经济仍然大量存在,所以特点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3)根据电影和漫画的原作者分别是美国和苏联的国籍角度思考,而且还要分析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得出结论,表述时要做到史论结合。即从材料所提供的图片信息出发,然后落到对马歇尔计划的评价上即可。国际格局: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1947和1950年)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结论,可以写成两极对峙,也可以写成东西方对峙或者冷战格局。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前期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和马歇尔计划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业得以初步发展的条件包括(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罗斯福新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