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预测(2020年最新版)(八)
2020-08-07 06:27:25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局限性。(5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各有哪些新的变化?(4分)分别有何影响?(4分)
参考答案:(1) “上”是指秦始皇,或者嬴政(1分) 地方制度:郡县制。(1分) (2)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2分)三省长官都是丞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2分)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上争执不下,影响行政效率。(1分) (3)变化:材料三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2分) 影响: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2分) 变化:材料四反映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2分) 影响: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了顶峰。(2分)(影响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秦朝初年”的提示此题中的“上”指的是秦始皇。他在地方上实行的是郡县制。 (2)由材料二可知中书省决策,交给皇帝得到皇帝的许可,再交给门下省审核,如门下省上课通不过,再反还中书省修改决策,如审核通过交由尚书省执行,所以一个重要决策皇帝和三省长官的综合意见。结合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局限性。 (3)从材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可以看出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材料四“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可以看出清代设置了军机处。根据所学可答出影响。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我国古代各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创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在地方行政体制上,秦朝实行郡县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丞相,相权一分为三,皇权加强。在中央,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建立了军机处,这都加强了皇权。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明太祖朱元璋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成祖朱棣设立了 A.枢密院 B.内阁 C.殿阁大学士 D.军机处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这首诗反映了朱元璋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忙。为此,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A枢密院是宋代掌管军事是机构;D军机处设立于清朝雍正年间。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3分) (2)针对据材料二中的 “诸侯更相诛伐”现象,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2分) (3)据材料三,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1)制度:分封制(1分); 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分) (2)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 (3)特征: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3分) (4)认识:官僚体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2)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封建子弟”不难判断出该制度的名称。至于该制度的特征,可根据关键词句“封建子弟”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从血缘关系和内部等级两方面组织答案。 (2)注意提取材料信息“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 说明王室的衰落;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 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 “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说明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都必须通过任命”等关键词句组织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评价一个历史事件注意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根据材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官僚体制一方面维护了国家稳定,加强中央集权。另外一方面却强调了专制,概括归纳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地方制度·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和独特的建筑文化。下列建筑最能体现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的是 A.天坛 B.太庙 C.颐和园 D.太和殿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和文史知识。古代中国的建筑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建筑文化。如四合院、宫殿、寺塔等。本题考查建筑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往往与皇家建筑密切相关。A项是皇帝祭天的地方,体现天人感应,与此制度本身关联不大。B项是皇家宗庙,供奉列祖列宗,这个普通百姓家也有家庙。C项是皇家园林,风景优美,与中央集权制无关。D项俗称“金銮殿”,是皇帝登基、皇帝大婚、册立皇后的地方,地位很高,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殿内的铜鼎、嘉量是皇权的象征。故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太和殿建筑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的不同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只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4分)
(2)试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活动方式的角度分析其成因。(8分)
(3)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参考答案:(1)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雅典:奴隶制城邦民主政治(4分)、
(2)东方:中国古代政治重心处于内陆大河流域,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发达(4分)
西方:古希腊海洋资源丰富,多山少平原,土地少而贫;工商业发达(4分)
(3)影响:秦朝: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雅典: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本问较简单。秦朝:示意图从中央到地方的图示,所以既要包括中央也要包括地方,应该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雅典:图示中既包括最高权力机构,军事机构,司法机构等,所以是整个奴隶制城邦民主政治。
(2)审题注意是自然地理和生产活动两个方面。东方较大河文明下的小农经济,中国古代政治重心处于内陆大河流域,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发达;西方是海洋文明下的工商业发达,古希腊海洋资源丰富,多山少平原,土地少而贫;工商业发达。
(3)注意审题是: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雅典: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历史渊源。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