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下列属于中西交融的是
?
①改良旗袍 ②中山装 ? ③京剧?④四合院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③④两项是典型的中式风格,没有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中国的服装改良旗袍和中山装都是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产物。故选A。
点评:纵观近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这一专题,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报刊、影视通讯五个方面为主要考查内容,除选择题外,非选择题主要集中考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不同时期的变迁。在学习中,要注意在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工具、大众传播媒体变化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时代背景),要注意联系当时世界形势和政治生活对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并导致会议无果而终。在此后的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
材料2 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2005年12月13日正式在香港举行,反对世贸大型活动,当天下午二时许在维多利亚公园集合,逾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示威者齐集在维园球场内,包括约十名韩国农民,部分示威者穿起民族服饰,带备各式各样的工具,例如写上反对世贸的红色大气球、形象丑陋的蜘蛛模型、写着反对世贸标语的各式横幅等,为集会和游行增添色彩气氛。集会为时一个多小时,下午三时十五分左右,游行队伍在穿上黄色背心的纠察带领下,和平有序地离开维园,经轩尼诗道游行至政府总部。
——网络新闻
材料3?反经济全球化示威

请回答:
(1)反经济全球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如果你是一位发展中国家的官员。你应从哪些方面来劝说本国人民退出反经济全球化运动?(8分)
参考答案:
(1)主要原因:①经济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发达国家受益最大②全球化还造成巨大的生态破坏。 ③某些国家利用“全球化”达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目的。(6分)
(2)①从人类的历史进程看,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2分)②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了各地区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2分) ③发展中国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政策,趋利避害、化害为利,积极主动中谋求发展。(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孟子认为:“人不足以适也,政不足与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此语不能体现(?)
A.以民为本的思想
B.“正君心”的重要性
C.君主比民众更重要
D.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正君心”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主要是体现的正君心的思想,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反映了民本的思想,因此A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君主比民众重要,相反,孟子提出的是民贵君轻的主张;D项错误,儒家思想的中心工作就在于正君心,而非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有这个责任。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故明主之治国也,众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材料中的观点属于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 “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可见体现了法家的主张,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以绝对的权威震慑臣民,A属于道家,BC属于儒家,D属于法家。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阴影部分反映的是某国际组织的发展过程。这一组织的发展

1967年? 1973年? 1995年? 2004年
A.加剧了地区的军事对立
B.实现了货币的完全统一
C.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基本实现了成员国经济均衡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图中信息可知该组织是欧共体的发展,欧洲走向联合,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大作用,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C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欧盟的特点,排除;并不是所有欧盟国家都使用欧元,如英国,故B项错误;D项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