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政党者,乃本特异之政纲为全体所共认者,以一致之运动图国家之幸福,因而相与联合之一团体也。“……“惟记者(章士钊自称)之所信,则凡国家之能获政党之福者,必其国内有两大党,而亦仅有两大党,政纲截然不同,相代用事者也。”
——1912年 章士钊《论统一党》
材料二
“代议制不适于吾农业国,其所以然,则吾之所谓士者,本属游民,不能事事,古来以禄代耕之意,久已无存,益以浮滥淫靡、本土不具之习,所以腐人心性而堕人节操者,又随工业国之代议制转徙而来,外污中粪,不可究诘。”
——1923年 章士钊《论代议制何以不适于中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章士钊认为什么是政党?概述其政党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章士钊为什么认为“代议制不适于吾农业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近代国人对西学的态度表现为( ? ) ? ? ? ? ? ? ? ? ? ? ? ? ? ?
A.主动效法→自主选择→被动接受
B.互相交流→主动效法→自主选择
C.互相交流→被动接受→自主选择
D.被动接受→主动效法→自主选择
3、判断题 下图为1833—1898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

“共和”“民主”在1833—1913年的出现的频率度统计
从图中可见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种现象反映了?
[? ]
A、孙中山在海外领导同盟会,忽视国内的宣传?
B、宣传君主立宪的维新思潮成为国内新思想主流?
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清政府要民主但不同意放弃帝制
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判断题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这种不受崇敬的衣服,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用评价下列人物中谁的思想?
[? ]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陈独秀
5、判断题 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这反映作者
A.抨击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专制
C.批判宗法制度
D.回击复古逆流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