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5.由梁启超起草,蔡锷派发的《中华民国讨逆军檄告天下》开篇写道:“中华民国讨伐逆军为檄告事:慨自晚清失政,国命阽危,我国民念竞存之孔艰,痛沦胥之无日,共倡义举,爰建共和……”此文所檄告的是违背“共和”之逆的:
[? ]
A、袁世凯
B、张勋
C、段祺瑞
D、冯国璋
2、判断题 毛泽东说:1911年,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现在来看,当时思想还有些糊涂。文中“思想还有些糊涂”是指混淆了
[? ]
A.立宪派和革命派的主张
B.旧官僚和立宪派的主张
C.旧官僚和革命派的主张
D.维新派和洋务派的主张
3、判断题 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转移。”“外国作品”外国作品对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影响在于
[? ]
A、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形成尊重自然和宽容的心态
D、建设民主和法制的社会制度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现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
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1)表格作者把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称为留学的拓荒阶段,试推测他的依据。
(2)根据表格,指出民国初年留学方向有什么新动向?出现这种新的动向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留学情况。
5、判断题 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
[?]
A.主张“中体西用”?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
C.认为造船、制器不很需要?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