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古文尚书》。)“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
材料二?“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
——(《荀子》
“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语》
材料三?“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
材料四 (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
——《荀子》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
材料五?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思想理念?根据材料二、三、四简述该理念的内容。这一理念有何现实意义? (9分)
(2)上述理念在明清时期被进步思想家继承并发展,试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并作简要评价。(6分)
参考答案:
(1)理念:“以民为本”(或民本思想),民众是立国的根本。(3分)内容:关心民众的疾苦;不要过度掠夺民众;根据民意任用贤人;取信于民。(5分)意义: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1分)
(2)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这些思想实际上是对先秦“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强烈冲击,并给后世以深刻启迪。(6分)
本题解析:(1)概述材料一的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或“民本理念”;结合材料二、三、四的内容可以得出结论:即材料二主张不要过度掠夺民主,即 “轻徭薄赋”;材料三,根据民意使用贤人;材料四,取信于民;“民本”理念的现实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①有助于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②解决“民生”问题;③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满足群众需求。(2)本题属于开放式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找出他们当中的“民本”思想内涵,并作出简要评析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本”思想的理解。解题时一要准确地解读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二是要联系教材中的“儒学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加以验证。就“民本”思想的内容而言,它有多种表现,材料二、三、四即是代表,同时也对解决中国目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民生问题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面是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两幅新闻报道图片,它们所反映的历史面目

A.左图是虚假的,右图是真实的
B.左图是真实的,右图是虚假的
C.左、右图都是虚假的
D.左、右图都是真实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左图“水稻亩产三万多斤”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报道是虚假的;“大跃进”时期提出“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右图居民把家里的铁具送去大炼钢铁的场面是真实的。故选A。
点评:“大跃进”运动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几年内赶英超美;农业“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它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某报登载:“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穿,要全部‘美式装备’了!”你认为这则评论反映的历史阶段是?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09年10月1日,迎来了祖国60周年华诞。回顾1919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非常有趣的是到2009年,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依次为1919年到1949年、1949年到1979年、1979年到2009年。(10分)
请回答:
(1)经过了第一个30年艰苦的奋斗,中国社会最为深刻的变化是什么?从中说明了什么?最根本的问题? (2分)
(2)第二个30年与第一个30年相比,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在这个30年里中国共产党人的哪些主要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分)
(3)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在第三个30年里的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是民族振兴与崛起,?请以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外交和科技方面的成就各举一例来说明。(4分)
参考答案:(1)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或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分)。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或人民的选择),(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分)。
(2)由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2分)。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2分)
(3)政治建设方面:可举法制制度的健全和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的史实: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可举“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实践、两岸关系的发展。外交成就方面:举新时期的外交建树的成就。科技方面:可举载人航天工程、人类基因研究等成就(4分)
本题解析:(1)此题要确立题目所指的时间,应是1949年。说明的深刻变化和最根本问题时要思考到理论层面,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
(2)新中国建立后中共的任务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成社会主义建设,因此任务发生了变化。回答第二问时学生会容易想到毛泽东思想,但是这样回答没有指明毛泽东思想在建国以后的发展,所以重点要回答建国后的发展内容。
(3)在这个阶段有很多建设成果,但是要注意题目要求的时间范围。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表为《五口通商时期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以下各项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
年份
| 茶(磅)
| 丝(包)
|
1843
| 17727750
| 1787
|
1849
| 82980500
| 16298
|
1854
| 109369000
| 54233
|
1858
| 103564400
| 85970
|
①中国的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②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
③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④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