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对中国近代“抵制外货”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中国近代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
B.因具有排外性而不利于加入世界市场
C.中国近代史上曾多次出现“抵制外货”运动
D.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近代中国外货的涌入直接打击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因此,抵制外货是爱国的行动。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与上述康熙诗句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平噶尔丹叛乱
B.清军进入台湾
C.平三藩之乱
D.收复雅克萨之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明清之际?蒙古族此时分漠南蒙古(在今内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在今外蒙古,明时称作鞑靼)和漠西厄鲁特蒙古(明时称作瓦刺,曾长期与明作战,一度俘明英宗,围北京,后与明约和)三大部。厄鲁特蒙古又分为四部,即准噶尔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1680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引准噶尔蒙古军队12000余人越天山南下,攻灭了叶尔羌汗国,控制了新疆。公元1690年康熙帝为制止噶尔丹继续南下出兵相拒,在乌兰布通(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南)大败噶尔丹。1696年又败之于昭莫多,噶尔丹势穷自尽。因此A符合题意;B是在台湾地区;C涉及的三藩包括西南、华南以及东南地区;D是在东北地区。
点评:人物型选择题即以人物的活动、评价为主要考查内容的选择题。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
1)考查人物的活动。2)考查人物的观点、思想、主张。3)考查对人物的综合评价。?
【方法小结】1)要准确记忆历史上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2)除准确记忆、区别不同人物的观点主张外,还能对其分析比较。3)要能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客观地全面地对人物进行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和各地资源优势
B.促进工业合理布局,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工业合理布局,推动经济均衡发展,原来的工业合理布局非常的不合理,内地太少,当然经济也不能均衡发展。所以答案是B。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当然不好,所以A和题意是矛盾的。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观察右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穿长袍马褂到着西装带领结
B.原因是受西式服饰的影响
C.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D.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随着法令的推行,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
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随心所欲地选择和设计自己喜爱的服饰。洋装在中国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世界上第一个由民族国家走向超国家共同体的是
[? ]
A.欧盟
B.石油输出国组织
C.东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