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言论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①“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②“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③“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④“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观点——理。选项②是对“理”的否定,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对传统儒学的否定,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7年的制宪会议开了116天,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战,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几乎一言不发,华盛顿的沉默与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大国崛起》
材料二:革命给了美利坚人一个机会,一个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的机会,美国革命不仅与英国殖民统治分离,面且是与整个旧世界专制主义分离。从1776年宣布独立到1789年华盛顿就任总统,美国经过艰难的历史探索和实验,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一个新型国家——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了。? ——赵晓兰著《美国的诞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宪政体制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能够突破传统体制开创民主政治新模式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特点:?既强化中央集权,又体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确立起分权制衡原则和共和原则;?过于强调权力的集中,未能充分体现人民的基本权利。(9分)
(2)原因:没有漫长的专制统治的历史传统;北美人民大多为移民,具有追求独立、自由的思想,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杰出人物和政治精英的个人素质和历史作用。(6分)
本题解析:(1)解答此题的关键需要对美国的1787年宪法有所了解。美国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联邦制原则,确立了联邦政府的主权,同时又赋予各州拥有一定的权力,实行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的原则。美国的宪法为充分体现人民的权利。(2)解答此题需要分析美国的国情和美国的历史。美国的民主政治的建立和美国的历史传统有关,美国没有专制的历史,美国的民众大多具有民主意识,有相当多的人是因为反对欧洲的压迫而迁居美洲,同时美国民主制的建立和启蒙运动与美国的政治精英的个人品质和努力密不可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3分)历史证明: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如何,对该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中叶以来三百年间,从其拥有的资金到广泛的影响力,皆为一时之冠,有“无徽不成镇”之谚。然而他们却不能在传统的等级社会之外辟出一块新天地。……腰缠万贯,却没有一份属于商人自己独立的权利。徽商成功的秘密在于,与特权官僚结为一体,其势力渗入地方政权,直至朝廷中枢。……嘉庆后,徽人任职的品级和人数都在降低,复遭太平军打击,一蹶不振。徽商失去政治靠山,败落势在难免。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 1901年清廷颁布上谕,宣称要将“通商惠工”作为基本国策。1905—1910年期间,国内新设厂矿万元以上资本的就有209家,总资本约7525万元,绅商阶层由此壮大。1909年,江苏谘议局长张謇通电全国:“外侮益剧,部臣失策,国势日危,民不聊生,救亡之举,惟在速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
1911年5月,清廷宣布成立第一届责任内阁,在内阁大臣13人中,满族贵族占了9人,而其中皇族又占5人,被称为“皇族内阁”。……各省咨议局联合会发表《宣告全国书》,痛苦地承认“希望绝矣”。
——胡成《困窘的年代》
材料三?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晚清时期徽商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有哪些?(3分)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新变化及晚清政府的应对情况。(3分)
(3)结合所学知识,用新中国初期的史实证明材料三中“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4分)
(4)请你据上述材料积极建言:当今中国应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3分)
参考答案:
(1)抑商政策使商人社会地位低;失去政治依靠后难以为继;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3分)
(2)新变化: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积极要求建立民主立宪政府。(2分)清政府被动适应近代化。(1分)
(3)一五计划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政府集中有限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4分)
(4)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深化收入分配改革,让更多民众享受改革红利。(答出任意3点得3分)
本题解析:
(1)第一问,分析徽商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要从时代背景分析,从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的各种环境来分析。明清时期是重农抑商政策顶峰,所以从国家政策上来分析就是不利,再有海禁政策也阻碍物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依据材料中的“与特权官僚结为一体,其势力渗入地方政权,直至朝廷中枢。……嘉庆后,徽人任职的品级和人数都在降低”可知徽商在政治上失去势力也是其衰落的原因之一。由材料中的“复遭太平军打击,一蹶不振。徽商失去政治靠山,败落势在难免。”可知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下而一蹶不振。
(2)第二问,“新变化”的问题依据材料内容逐一分析归纳。由材料中的资本主义企业出现的各种数据可得出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结论。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后,要求政治的权力与地位也是新变化,从材料中的“惟在速开国会”可得出这个结论。依据材料中的“皇族内阁”的出现可以得出被动适应世界潮流的结论。
(3)第三问,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的内容是什么,然后再依据其内容来分析特点。 由材料中的“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和材料的出处可知是中国5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探索,50年代中国开始经济建设,以五年计划的形式发展经济,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进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等。
(4)第四问,此问解决的关键是运用政治学科的经济理论观点来解决问,依据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史实来回答。首先是改革的相关问题,转变观念,处理好政府在改革中角色转换问题。其次是深化改革的问题,中国深化改革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是民国初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1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D.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从1912年到1918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到迅速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一时期西方正是在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这个夹缝中,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故选C。A项是在1895年;B项说的是现象;D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包括民族工业的产生、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和衰落萎缩时期等都是重点。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提出了哪些正确方针政策?有何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方针政策:
(1)正确分析了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
(2)经济方面,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提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
(3)政治方面,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4)科学文化方面,提出向“科学文化进军”的号召,编制了12年科技发展规划。
意义: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成功探索,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依据。
本题解析:本题出现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把答案局限在中共八大和《论十大关系》的有关内容上,作为这一时期的政策方针,更应是全面和完整的,既涉及到政治、经济,也包括文化、科技等内容。解答该题不能仅局限在教材第六节的内容,而忽视第九章统战问题和第十章文化科技问题。既然是探索,这就要求这个时期所有的相关政策都要考虑进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