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古民居中常见到“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等匾额或门联。古代这些家庭所读所传的应该是
A.老庄之学
B.孔孟之道
C.墨家学说
D.耕作技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耕田读书和忠臣道德观念的重要性,这是一种怀着积极入世之心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的表现,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主张,故B项符合题意要求,A老庄之学强调消极避世,C墨家学说强调“兼爱和非攻”, D项与题意无关。
点评:解答此类题型的一般思路是,先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在大体明白材料的主要好意的情形之下,在联系诸子百家的主要主张进行仔细对照比较即可快速找出答案。在诸子百家中儒家主张仁爱,忠孝和积极入世,道家则主张顺从自然,无为而治,法家强调依照严刑峻法来约束人的行为,墨家则反对不义的战争和强调无差别的爱护别人。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二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下图)。对此,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 ②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③各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④经济全球化在逐步形成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近代经济获得一定发展。促使革命前后经济发展的相同原因是(?)
A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 B 列强的经济侵略有所缓解
C国际国内市场的逐渐扩展? D社会变革形成稳定的国内环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晚清的新政改革在内外压力之下被迫采取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而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则积极主动的推行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所以A是二者的共同点,B C D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加强对官吏的检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秦汉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和机构是( )
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丞相?④军机处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御史大夫是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其职责是协助丞相处理政务,并负责监察百官;刺史是西汉时期推行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察;丞相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军机处是清朝时期设立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其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之存在,民族之绵延,历史之持续,自当有随时革新改进之处。但从没有半身腰斩,把以往一刀切断,而可获得新生的。我们要重新创建新历史、新文化,也决不能遽尔推翻一切原有的旧历史、旧传统,只盲目全部学习他人,便可重新创造自己。这并不是说西方民主制度有什么不好,但西方有西方的传统来历。即如英国和美国,他们的民主制度即已各有不同。中国有中国自己的国家、民族与历史传统,几千年来的国情民风,有些处.迥异于他邦。若中国人不能自己创制立法,中国今天将永远无望。我们若只知向外抄袭,不论是民主抑是极权,终究是一种行不通的一面倒主义!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钱穆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创建新文化对传统文化要继承发展,吸收外来文化要立足国情。我认为这一观点是正确的。(3分)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延续性,留有许多宝贵遗产。如“汉承秦制”促成了西汉的强盛;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继承发展传统儒家而形成等。(3分)
中国国情与外国不同,立足国情是创建新文化的前提。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找到了“井冈山道路”; (3分)近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照搬西方民主模式而导致革命失败;中共坚持俄国“城市中心论”使革命遭受损失;建国后照搬苏联模式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等。(3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就本题而言,最后应该说明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