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份盟约中的“其他两缔约国”最有可能是
A.德国和俄国
B.俄国和奥地利
C.英国和法国
D.德国和奥匈帝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国、奥匈、等国家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则属协约国阵营。根据材料“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除了意大利的同盟国是德国、奥匈帝国。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07年,欧洲各国在海牙召开了第二次和平大会,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尽可能人道”的战争行为准则。从以后十年的历史看,这样的“准则”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阻止战争的爆发
B.承认了战争的合法性
C.阻止了不人道的武器的研发
D.有力地宣传了人道主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关于一战中同盟国集团失败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②作为非正义一方,失道寡助
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 ?④内部矛盾不断尖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德奥集团由于经济实力上的劣势,战略上的失误,内部各种矛盾的激化,国际力量对比的的不利,最终失败。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故排除②,选C。
点评:一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有:
(1)德奥集团在经济实力方面居于劣势:与同盟国相比,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
(2)同盟国集团的军事战略失误:德国速决战的破产,被拖入了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3)同盟国各国的经济政治危机:长达数年的世界大战,加剧了交战国内部的各种矛盾,这在同盟国集团各国表现得更为明显。奥匈帝国境内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导致了帝国的解体;德国1918年11月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4)国际力量的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战争初期,日本参战,德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皆失。意大利倒戈,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的盟国。在交战双方处于僵持阶段,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给协约国增加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砝码。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一战期间,美国对一战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保持“中立”到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密切 ②“无限制的潜艇战”给美国造成重大损失 ③美国爱好和平 ④谋取战后霸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战后期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其目的并非是为了谋求和平而是战争利益和战后霸权,当然其参战的直接原因是“无限制的潜艇战”给美国造成重大损失,所以③项说法错误,①②④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答案选D。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地区成为欧洲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其原因不包括
A.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
B.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C.民族问题极端复杂
D.大国的插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一战巴尔干半岛形势的理解。一战前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巴尔干问题已成为各种势力斗争的焦点,它主要是由巴尔干民族主义的发展和奥、俄、土的干涉造成的。而在巴尔干问题日益变得尖锐突出的时候,德英意法各国又纷纷介入,直接参加争夺,从而使这一地区变成了一触即发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是偶然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不是使巴尔干半岛地区成为欧洲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因此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