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偃师西南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存,距今约3900—3500年。据此,“二里头”文化相当于
A.大汶口文化晚期
B.夏朝
C.商朝早期
D.商朝中期
2、判断题 下列对箭楼的描述,正确且完整的一组是

①恢复了明清时期的原貌
②见证了北京屈辱与新生的历史
③帝制时代结束后曾为文化场所
④现存建筑主体建于清末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3、判断题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活动多种多样,有赛龙舟,耍龙灯,举行斗百草游戏,吃粽子,聚餐,饮雄黄酒等。闻一多认为,端午节和“中国人民同样的古老”,大约战国以后,它才固定在农历五月初五。与端午节起源有关的说法,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纪念秋瑾说等等。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端午节 ( )
A.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偶然产物
B.积淀的是广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
C.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D.传承的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
4、判断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下图为青春版《牡丹亭》剧照)从2004年“首演开始,99场出场场场爆满,反响非常好”。“让年轻人士之中至少看一次昆曲,改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想法,这是白先勇将青春版《牡丹亭》引进高校的原因”。

“《牡丹亭》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大家欣赏传统戏剧,这是正统、正派、正宗的演出。”白先勇说,“我们不是迎合大众,而是做出美的东西来教育大众。”
——根据报刊摘编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立档、研究、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材料三?昆曲曾经有过辉煌历史,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是当时的“国剧”。上至宫廷,下至市井,莫不爱好。唱曲是当时的全民运动。昆曲集诗、歌、舞、戏于一体,由于大量文士参与撰写,审度音律,昆曲遂成为明清时代高雅艺术的指标。而昆曲的长期衰微,亦正是民族精英文化的一大损失。……这股昆曲热潮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社会普及教育,是难以后继的。今年十月一日至七日,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继《论语》讲座后及时推出“昆曲之美”讲座,从“梦幻”开始,最后归结到“风雅”,把昆曲美妙传神音艺俱佳的风貌描述得淋漓尽致。相信于丹教授的昆曲七讲,跟她的《论语》讲座一样,会产生广大的普及效应,对昆曲的推广发扬将有巨大贡献。?
——《于丹·游园惊梦》白先勇先生的序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的人物在戏曲中的角色分别被称之为什么?在昆曲中,这样的角色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5分)
(2)根据材料一、二,阐述白先勇的做法属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的理由。(4分)
(3)材料三说明了今天的昆曲面临着怎样一个处境?(2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3分)
(4)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当今如何振兴昆曲?(4分)
5、判断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孙中山先生曾说:“长城之功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城之利,烽燧明而野易清也,攻拒久而兵易集也,粟入多也,生息繁也,小举之莫能犯也,大举之易于调伏为应援突击也,虏归之难而不敢深入也。
——(明)尹耕《塞语》
材料二?南京罗缎铺,苏杭绸缎铺,潞州绸铺 ,泽州帕铺,临清布帛铺、绒线铺、杂货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
——(明)万历《宣府镇志》
材料三?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1368~1644),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世界遗产委员会
材料四?我看见一段段长城得以修复。可是简单的、粗暴的修复,惟一的作用就是让长城失却了历史,同时失却了灵魂!我就只喜欢拍那些真实的、残缺的、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长城。因为,那是历史,那是美的语言,那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财富。
——陈长芬《仰望长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长城的作用。(2分 )
(2)材料二反映了长城关口张家口互市贸易的情形,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历史信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长城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样评价的依据。(3分)
(4)据材料四,指出保护长城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及其原因。(2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