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11年10月,黄兴发电报给袁世凯,希望他能赞成共和:“明公之才,高出兴万万。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即南北各省当局,亦无不拱手听命者。”事实上,袁世凯与拿破仑、华盛顿有本质区别,最根本的一点是:
[? ]
A.对共和制度的态度不同
B.所代表的社会基础不同
C.对军事力量的依赖不同
D.对外国势力的政策不同
2、判断题 “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 ]
A.地主阶级改革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3、判断题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 ]
A.龚自珍
B.洪仁开
C.李鸿章
D.严复
4、判断题 (20分)近代以来,伴随欧洲列强的政治和经济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抗争和探索。
材料一“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
——摘自《林则徐集·奏稿》
(1)总结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期由于鸦片走私、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3分)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2分)
材料二?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中国之法,非不变也,中兴以后,讲求洋务,三十余年,创行新政,不一而足,然屡见败衄,莫克振救,若是乎新法之果无益于人国也。……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2)结合史实说明洋务运动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5分)
(3)梁启超的思想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维新派进行了什么实践?有什么意义?(5分)
材料三: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
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1903年12月在檀香山的演说?
(4)简析孙中山后来在领导辛亥革命中创立的政治理论体系及其影响。(5分)
5、判断题
(金山中学08-09上高三摸底考试21题)(9分)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对中国近代化起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1)简述三位历史人物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自的政治主张。简要分析其政治主张的进步性与局限性。(7分)
(2)辛亥革命后康有为的思想转为保守,成为保皇派;孙中山则把旧民主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爆发;陈独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共的创始人之一。从三位历史人物的思想变化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作用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