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地方行政区划的划分上,分级越多,越容易加强中央集权,因为地方行政机构被越分越小,所以能起到分化事权的作用,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由此可知军机处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可知大臣并非由专人担任,排除A;根据所学可知军机处并非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而是跪受笔录,将皇帝的谕旨传达给内阁,排除B;材料中“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可见重点强调翰林院和军机处的设立对内阁权力变化的影响,因此C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军机处提供建议,该说法也不符合军机处“跪受笔录”的特点,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军机处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古代东西方文明特征
看图分析:古中国与古希腊在地形(地理环境)、适合从事的经济活动、政治制度的选择、文明特征这四方面的不同之处。(8分)
| 古中国 | 古希腊 |
地理环境(2分) | | |
适合从事的经济活动(2分) | | |
选择的政治制度 (2分) | | |
对外政策(2分) | | |
参考答案:
古中国
古希腊
地形(4分)
平原多,山地少,内陆成片,
河流旁聚集人口
海岸线曲折、港口多、多山、
地区彼此独立隔绝
适合从事的经济活动(4分)
便于耕作,河流可以灌溉,适合从事农业
海外贸易,适合从事商业活动
选择的政治制度
(2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小国寡民城邦制度,民主政治的摇篮
文明特征(2分)
大河文明(黄色文明)
海洋文明(蓝色文明)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材料二 梭伦规定,国家的官职应先由各部落分别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就从这些候选人中抽签选举。……梭伦又创立了一个四百人议会。每部落一百人,但他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贵族议会)。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 某国宪法的若干条文: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1)据材料一概括张传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
(2)据材料二,指出梭伦调整政治机构方面的措施,从材料可以看出梭伦试图在改革中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该国的政体及其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上述不同政治制度的认识。
参考答案:(1)观点: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古代中国国情。(1分)
依据:以农耕经济为主;中国地域广阔;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3分)
(2)措施:从公民中抽签产生国家公职人员;设立四百人会议。(2分)
原则:公正、公平(或答中庸)。(1分)
(3)政体: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1分)
特点: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或答君主是实,立宪为虚)。(2分)
(4)认识:政治文明(或政治制度)具有多样性(或多元化);政治制度必须适应本国国情。(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概念能力。从材料“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中归纳材料的中心论点;根据所学知识,一种政治制度的形成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可以从经济、地理、民族关系等多角度作答观点的依据。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概念能力。“措施”据材料二概括即可;据“创立了一个四百人会议”“每部落一百人”“把保卫法律的职责……(贵族议会)”等信息可知,梭伦试图在改革中遵循平等、公正的中庸原则。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既提及了议会,又提及了皇帝,而且皇帝的权力较大,故可判断是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据材料“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中对皇帝、议会权力的规定可知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从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到近代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等不同的政体反映了政治文明的多样性,这是由于各国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具体国情造成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皇帝之下,由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组成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1)据上述材料指出,秦朝是怎样强化君权的?(4分)
材料二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6分)
材料三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3)指出该机构的名称。有人说它的设置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谈谈你对此说法的理解。(6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4分)
参考答案:
(1)神化皇权、皇位世袭、皇帝独尊、三公分权。
(2)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
(3)军机处。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通过它,皇帝实现了对军国大事的独裁。
(4)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与理解。联系所学秦朝的政治制度及材料“……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皇帝之下,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归纳总结。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的认识与理解。首先要明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其次要注意这一制度下所包含的矛盾及其发展趋势;最后,具体结合秦、唐、明三朝这一制度的沿革归纳总结。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代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分值与理解。首先要结合材料“……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明确这一制度指的是清代的军机处;再结合军机处设置的背景、目的及功能归纳总结答案。
第(4)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及历史思维能力的灵活运用。本题主要是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需要梳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结合这一制度包含的两大矛盾及其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概括归纳。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内容、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