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A.精耕细作
B.种植农业
C.刀耕火种
D.千耦其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B是指主要农业生产部门;C主要是中国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D是耕作方法。“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故应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32分)2010年10月31号上海世博会正式闭幕。古代以来,上海所在的江南地区的发展,见证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次次辉煌与挫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期,扬州之富庶,常甲天下,时称“扬一益二”,京师粮食仰之江南,十之五六。随着江南开发加速,耕地面积也大幅增加,特别是圩田发展更为普遍。诗人杨万里、韩元吉等都曾作诗赞美圩田:“圩田岁岁续逢秋,圩户家家不识愁。夹路垂杨一千里,风流国是太平州。” 但唐末也有人指出:“害大利小者,其以湖为田之谓欤。”直斥其弊。顾炎武亦说:“宋政和以后围湖占江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考古资料证实,当时(西汉)铁工具的种类几乎应有尽有,仅铁农具就有十多个种类;以铁犁的使用来说,出土铁犁的地区已遍布鲁、豫、辽、陕、甘、苏、川、蒙、贵、闽、粤、桂等13个省区。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杜诗传》
材料三 长安市有九,各方;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
——《三辅黄图》卷二
(王莽)遂于长安及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主管五均的官。除负责征收工商税外,还负责掌握市场物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图文,指出汉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各有什么特点?两者之间有何关系?(6分)
(2)据材料三,回答汉代商业发展的状况。(2分)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明清时期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还出现了哪些新特点?(3分)
(4)明清时期对内、对外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实施这些政策的后果如何?(4分)
参考答案:(1)农业:铁农具广泛使用或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汉代商业发展的状况。材料三已经有了详细的讲述,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第(3)问,根据材料结合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得出答案。
第(4)问,结合明清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人们开始使用牛耕并初步推广是在
A.夏朝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
D.隋唐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导致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关键的因素是( )
A.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
B.南方地理条件优越
C.南方统治者比较重视农业生产
D.对外贸易以南方海路为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导致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关键的因素是由于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不仅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南方的开发,答案为A。
点评: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概念。需要注意的是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往往容易混淆。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键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