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25分)文明史观认为人类从本质上看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文明是社会的一种进步过程,一种进化所达到的状态,一种发展趋势。某班同学在探究人类文明的进程中遇到以下问题,请你帮助其一一解决。
问题一:异彩纷呈的文明之花
(1)新航路开辟之前,中西方基本处于隔绝状态。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均以其丰硕的成果,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
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4分)

问题二:特立独行的文明轨迹
16世纪至19世纪早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在相似的经济状态下,其文明发展的轨迹却出现巨大的反差,表现在政治上是 "专制化"与 "民主化“趋势的强化。
(2)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经济的“相似”之处。指出东、西方 (以英美为例)在政治上“巨大反差”的具体表现,并分析“民主化”趋势强化的主要原因。(13分)
问题三:殊路同归的文明交融
19世纪中期西方工业文明极大冲击了中国传统社会。在中西文明的碰撞之下,中华文明发生了嬗变,其中更多地容纳、吸收了西方文明。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华文明发展的擅变 。(8分)
参考答案:(1) (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科举考试自隋朝开皇年间创立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废止历经1300多年。从下表中可推出的合理的结论是
唐代至清代状元地理分布表
地?区
| 唐
| 五代
| 北宋
| 南宋
| 辽
| 金
| 元
| 明
| 清
|
北方小计
| 40
| 6
| 28
| ?
| 6
| 14
| 5
| 11
| 10
|
南方小计
| 17
| 10
| 27
| 74
| ?
| ?
| 2
| 78
| 88
(注:南北方以淮河为界。按人数排列:北方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南方是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 ①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是唐朝以后人才分布的基本特点?? ②北方人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方人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南宋是南北方人才分布出现根本性变化的转折时期?? ④中国古代人才分布的变化与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基本吻合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数据表格,提炼相关信息归纳分析的能力。有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唐朝以后区域分别越来月不平衡,①符合题意。有表格后的注释,可以看出北方的人才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南方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故②符合题意。由南宋时的数据及以后的变化,可以得出南北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且经济重心的南移有着重要关系,因此③④ 均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A.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 B.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C.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D.古代中国的历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史实是指历史上的客观存在,观点是指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述与看法。因此ABC都是史实, D是基于史实得出的一种结论,不难判断D为观点。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对台湾的政策的有关内容。“一国两制”不仅适用于台湾,也适用与香港、澳门,C错;由题意不能得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AD错。上述观点表明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B正确。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才是本题的题眼,材料多次提到“收了”收到哪里去了?显然是收到中央去了,所以,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所以本题答案选择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另外,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在北宋之前,北宋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吸取藩镇割据成的血的教训。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