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唐代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 ]
A.分封制、郡县制
B.宗法制、郡县制
C.分封制、皇帝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高一(2)班在暑假旅游时,见一旅游景点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明朝内阁
D.清军机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中军机处的办事的程序:“……接折……见面……述旨……过来……交发”可以看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由皇帝决断,军机处只是起了个上传下达的作用而已。一日日程包括了从接折到交发,中间没有决策的功能。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09年10月在山东省召开了第十一届全运会。其宣传口号有“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齐鲁齐心,全民全运”等。用“齐鲁”代表山东起源于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齐鲁大地”等称谓来源于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因为齐国和鲁国是这一时期山东地区主要的封国,因此后人把山东地区统称为“齐鲁之邦”。故选A。B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等级制度;C项在秦朝普遍实行;D项在元朝开始实行。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君主近臣,代起朝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如果这种情形是说汉武帝时代的话,下列史实可以论证这一看法的(????)
A.三公决策,辅助皇帝
B.推恩诸侯,维护统治
C.攘夺相权,形成中朝
D.设中书门下分割相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以三公决策辅政是秦时的三公九卿制,故A项不正确;B项中的推恩诸侯说的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推恩令,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将相权分割,设立中书门下是北宋时期实行的限制相权的措施,故D项不正确;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是汉武帝时期实行中外朝制度,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其中将无法完成的一个选题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项大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创立者;B项西周时期,周武王大规模推行分封制;C项隋唐时期开创的三省六部制为历朝基本沿袭,影响深远;A、B、C项均正确。明太祖时废除宰相制度,并诏令以后不得再设丞相。清朝设军机处,但不可能出现丞相一职。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自秦始皇设立丞相一职,皇权与相权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至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宰相制度宣告终结。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