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宋仁宗景祐元年五月,程)琳又上疏,论:“兵在精不在多,河北、陕西军储数匮,而招募不已。其住营一兵之费,可给屯驻三兵。昔养万兵者,今三万矣。……天地生财有限,而用无纪极,此国用所以日绌(短缺)也。”对此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材料反映了北宋军事制度改革后的弊端
B.程琳认为,北宋国用所以日绌的原因是冗兵、冗官、冗费
C.程琳认为,过量存在的人员虚耗了国库储备
D.材料反映的问题属于北宋中期存在的社会问题——“积贫”
参考答案:4.B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不能提取这样的信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清朝皇权日益强化。其主要表现是
A.设立三省六部
B.废除丞相
C.设立内阁
D.设立军机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清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是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A项三省六部制隋唐设立;B项废除丞相和C项设立内阁都是发生在明朝。因此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在世界历史的长剧中,属于英国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着实不多见。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提取两幅图所反映出的历史变迁的信息。(4分)
(2)结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变动”与“不变”的内涵加以解读。(8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为现代世界奠定“基石”的主要表现。(6分)
参考答案:(1)统治方式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统治区域扩大,由北方向南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1)由图片可知图1为当时的周朝,由图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为分封制,图2是秦朝,当时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同时依据两幅图片的信息可知第二幅图比第一幅图的版图范围更大,由此可以得出统治方式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统治区域扩大,由北方向南方扩展
(2)材料中所说的制度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依据所学生产关系必须不断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结合中国古代史可知历朝历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对中央集权制度进行了不断的改革,所以材料中所说的变化即为历代改革。依据所学中国古代历代虽然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总体没有变,历朝历代都在不断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以便更好的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古代政治制度不便的是其目的和发展趋势。
(3)结合材料所述为英国的发展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加以回答,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创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开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先河;经济上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带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洛克、霍布斯率先兴起了启蒙运动,掀起了西方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御史大夫的是
①负责管理军务??②负责国家监察事务??③执掌群臣奏章??④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直选式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③是秦代御史大夫掌握的职权,符合题意,①属太尉的职守, ④是宰相的职能,故选B项。
点评:秦代的三公九卿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体现,其设置该项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扩大或延伸皇帝处事能力和范围,故后续王朝也在不断地对此项制度加以完善,尤其是不断增设新的职权部门来削弱宰相权力和扩大皇权,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某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古代政治制度的时候,收集了一些法律条文。(20分)
甲同学收集的是中国秦朝“秦律”的部分条文,并整理如下:
《秦律》的律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法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乙同学收集的是查士丁尼汇编的《民法大全》,看到了下列条文: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拷问不应该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的原则。
请回答:
(1)根据甲同学搜集的信息,概括《秦律》的特点? (8分)
(2)从乙同学收集的《民法大全》的法律条文中,你认为哪些规定值得肯定?(8分)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制定《秦律》和《民法大全》的共同目的。(4分)
参考答案:(1)涉及内容广泛;刑罚严酷等;维护等级制度;(8分)(2)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归纳概括甲同学搜集《秦律》的内容可以直接得出其特点;(2)从乙同学收集的是查士丁尼汇编的《民法大全》内容中体现的罗马法的原则可以找出值得肯定的内容;(3)从二者的本质和作用出发可以找出共同目的内容所在。
点评:材料考查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法律与古罗马法律的异同,意图在于通过对比说明法律的阶级实质和作用的共同性,以及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巨大差异和各自的特点。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