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管勾一员,照磨一员”。“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以下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宣政院得名于元朝招见吐蕃使节的地点
B.宣政院机构简单、精干,办事效率很高
C.宣政院是管理与唐朝政府来往的吐蕃政权机构
D.宣政院是管理西藏宗教和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
2、判断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两千年前秦王朝统一以来,中国历史发展具有自己的独特连续性,这种连续性形成中国的“朝代循环”模式。……每个周期中王权易主,而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却一脉相承,发生缓慢的微变。??????????????? ——蒋永清《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阻滞与转机》
材料二 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 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历史发展具有自己的独特连续性”的原因并简要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造成的影响。(8分)
(2) 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说明。(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自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是如何加快经济现代化建设的?(3分)
3、判断题 (11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三省六部制度
皇 帝
|
中书省
| 门下省
| 尚书省: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 材料四:雍正年间……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请写出材料一表格中尚书省一栏空格中应填入的部的名称。 (1分) 假设唐朝政府要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其运作程序为: 中书省—→????????省—→?????????省—→????????部(3分)(次序 颠倒不得分) (2)依据材料二,可知元朝中书省的职能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教材分析地方上行中书省的设置有何意义?(2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这一时期为加强专制而采取的措施。(2分) (4)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是什么?(2分)
4、判断题 西周时期出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现象。这反映了[???? ] A.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B.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 C.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 D.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5、判断题 伏尔泰说:“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该材料盛赞了古代中国的 A.内外朝制、察举制 B.三公九卿制、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内阁制、科举制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