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西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设御史大夫
B.建立中朝,削弱相权
C.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实力
D.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实际是在考查史实,联系所学可知,A项设御史大夫是在秦朝,其它选项都是汉武帝时期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答案为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 2011广东广州调研)《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士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认为周朝由于实行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最终自取灭亡,所以秦代吸取前代教训实行郡县制,所以B项符合题意,A D同行于秦代以后,C项在夏朝之后一直盛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影响的理解,解题时要联系分封制的内容理解分封制影响的两面性。一方面分封制实现了两周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扩大了两周的统治疆域,另一方面也为地方合理合法壮大为割据势力埋下了隐患。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D.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说的“封建政治”为分封制,“郡县政治”为中央集权制,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因此C项错误;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故D项错误。B项正确,分封制地方官吏世袭,而郡县制官吏的任免权在中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新朝代(西汉)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指的是? [???? ]
A.郡县制度与都司制度并存
B.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
C.行省制度与土司制度并存
D.州郡县三级交错管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九鼎,据传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因此,‘鼎’很自然地成为国家拥有政权的象征。材料反映了九鼎随着夏商周政权更迭,在夏商周流转,也形象说明了九鼎代表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