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唐摭言》记述道:“上私幸端门,见新□□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中矣。”从语意判断,所缺“□□”二字是? [???? ]
A.丞相
B.进士
C.使节
D.总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则天进号“天后”,上书建言;“劝农桑,薄赋徭……禁浮巧;省功费、力役……”
——《新唐书》
材料二:魏晋以来,士族靠门第世代把持高位。武则天修《姓氏录》,以帝、后族及三公等高官为第一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列入上等士流),绅(指世家大族)耻焉。”
——《新唐书》
材料三:则天以女主临朝,大臣未附,委政狱吏,剪除宗枝……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旧唐书》
材料四:武则天大开科举,唐人称她“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陆宣公翰苑集》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武则天得以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的原因。
参考答案:因为武则天推行了有积极作用的政策:轻徭薄赋,反对奢侈浪费、滥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人物的评价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问题的能力。一个皇帝当政半个世纪不容易,一个女皇帝当政半个世纪更不容易。武则天之所以当政近半个世纪,这一定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结合教材知识,根据材料进行归纳,从她掌权后采取的政治、经济、文化、用人等方面的措施就可以得出结论。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秦置左右丞相,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汉武帝在中央设立“中朝”,以侍从、秘书为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后逐渐成为国家的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特别是丞相权力过大,最高统治者遂将相权分散,使之互相牵制,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体制。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皆为丞相。唐朝时的中书省是掌握机要、决定军国大事的最高出令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尚书省的职权,由于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设立而被削弱。其长官主要是掌握尚书省,并具体落实中书省颁布的皇帝诏旨和经门下省审阅、皇帝批准的各种奏章。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发展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述评)
参考答案:
材料表明:秦设置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2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前先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政治制度发展的角度”,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按照秦朝的丞相制度、汉武帝时期的中朝设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省体制的形成、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创立与完善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最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对这种政治制度的演进进行总结归纳,也可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概括。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体制的演进·君相矛盾的演变。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在孔庙亲书“万世师表”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康熙
D.乾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康熙皇帝手书“万世师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如图,元政府设置了一个东西延伸的带状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将两个大的蒙古都万户府重兵驻扎于此。另外,又将秦岭、汉中、北川的险地划归陕西行省,也驻有一个蒙古都万户府。元政府上述做法的目的不包括

A.保障首都安全
B.就近指挥,防止江南四行省反抗
C.实现以北制南
D.以山川形便划行省界,防止割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文材料可知,元朝设立河南江北行省、陕西行省并驻扎重兵是为了保障首都大都的安全,防止江南四行省反抗,体现元朝统治者“以北制南”的政策。D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